當AI也開始內卷:北京、廣東、安徽的魔幻科技躍進
創新?不,這是超進化!
各位看官,最近我可是被北京、廣東、安徽這三地的科技新聞給震得七葷八素。什麼叫「創新」?照我看,現在根本是科技界的「超進化」!以前我們說科技改變生活,現在是科技直接把生活給「魔改」了!
說真的,我看到這些報導,腦海裡浮現的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產業升級,而是一群工程師熬夜爆肝,瘋狂堆砌技術的畫面。他們不是在創新,根本是在「煉丹」!什麼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機器人…根本是把科幻小說的情節硬生生搬到現實世界。而且還不是小打小鬧,是直接「All in」!
這讓我不禁想起一句老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現在的科技,簡直是核彈級的生產力!以前要幾十年才能完成的產業轉型,現在幾年就搞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技術,現在已經開始量產。這速度,簡直比火箭還快!
但問題來了,這麼瘋狂的科技躍進,真的是好事嗎?還是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內卷」?當AI開始搶走你的工作,當機器人比你還會跳舞,當電動車的價格戰打到你懷疑人生…你真的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嗎?
別急著回答,讓我們一起深入這場科技大亂鬥,看看這背後到底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AI大亂鬥:當機器人也想搶你的飯碗
北京:AI叢林法則,不創新就等死
各位,北京現在根本是AI界的「飢餓遊戲」!中關村那塊地,簡直是AI新創公司的墳場,也是AI巨頭的練功房。你稍微慢一步,不是被別人超車,就是直接被淘汰。什麼「智源研究院」、「智譜」、「面壁智能」…名字一個比一個霸氣,背後燒的錢也是天文數字。
聽說智源研究院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你在大學做不出東西,企業也不想投資你,那就來這裡「碰碰運氣」。但這裡可不是養老院,他們信奉的是「唯才是用」,不看你學歷多高,不看你資歷多深,只看你能不能搞出「標杆性成果」。說白了,就是「能者上,庸者下」,非常殘酷。
而且這些AI團隊的平均年齡才30歲左右,簡直是一群「少年天才」。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跟最新的AI技術死磕,想辦法讓AI更聰明、更強大。但他們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還是只是被資本推著往前跑?
北京現在有超過2400家AI企業,核心產業規模近3500億人民幣。聽起來很嚇人,但仔細想想,這背後有多少是泡沫?有多少是重複投資?有多少是真正有價值的創新?
安徽:語音的逆襲,訊飛的野望
說到安徽,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科大訊飛」。這家公司靠著語音技術起家,現在已經是中國AI界的扛把子之一。他們的翻譯機,號稱可以離線翻譯85種語言,簡直是外交官和商務人士的救星。
但你真的覺得翻譯機只是翻譯機嗎?訊飛真正的野心,是打造一個以語音為核心的AI帝國。他們推出「訊飛開放平台」,把各種AI能力打包出售給開發者,讓他們可以用AI來改造各行各業。現在這個平台已經有超過325萬個應用,覆蓋超過41.7億個終端設備。這數字,簡直比微信還誇張!
但問題是,訊飛的技術真的有那麼神嗎?還是只是靠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場壟斷?他們的語音識別技術,在嘈雜環境下的表現真的有那麼好嗎?他們的翻譯品質,真的能媲美專業翻譯人員嗎?
廣東:當AI開始照顧你阿嬤…
廣東的AI發展,走的是一條比較接地氣的路線:居家養老。東莞有家公司叫「元生智能」,他們開發了一款「老人智能看護機」,可以監測老人的心率、呼吸、坐姿,還能在緊急情況下自動撥打子女電話。
聽起來很溫馨,但仔細想想,這背後隱藏著多少社會問題?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年輕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根本沒有時間照顧父母。所以,只能靠AI來「代替」子女盡孝道。
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嗎?當AI取代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當科技成為了逃避責任的藉口,我們還剩下什麼?
東莞現在有超過500家AI企業,相關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200億人民幣。他們還想申請國家人工智能+智能終端行業應用基地。但說實話,我對這種「AI+」的概念有點反感。難道什麼東西都要跟AI扯上關係,才能顯得自己很潮嗎?
電動車的奇幻漂流:小米、蔚來、比亞迪的三角戀?
北京:小米的豪賭,雷軍的焦慮
北京的汽車產業,現在簡直成了「電動車墳場」。小米、理想…這些新勢力造車企業,一個個都把總部設在北京,彷彿這裡有什麼神祕力量,可以讓他們的電動車起死回生。
說到小米,雷軍簡直是把全部身家都押在電動車上了。14個月蓋好汽車工廠,每76秒就有一輛新車下線…這速度,簡直比印鈔機還快!雷軍還放出豪言,未來5年要投入2000億人民幣研發。這數字,聽得我心驚膽跳!
但問題是,小米真的懂汽車嗎?他們造的電動車,真的能跟特斯拉、比亞迪競爭嗎?還是只是靠著「小米生態鏈」的光環,來吸引那些「米粉」?
我總覺得,雷軍這次有點太冒險了。他可能太想證明自己了,太想擺脫「組裝廠」的帽子了。但造車可不是鬧著玩的,燒錢的速度比燒煤還快。如果小米電動車賣不好,雷軍可能真的要「雷」了。
安徽:左手蔚來,右手比亞迪,合肥才是真·汽車之都?
安徽在電動車產業鏈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出口省份之一,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是「安徽造」。更誇張的是,今年1月至5月,安徽的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都是全國第一!
合肥更是牛逼,蔚來、比亞迪…這些電動車巨頭都在這裡設廠。簡直是「左右逢源」,誰來都歡迎。難怪有人說,合肥才是真正的「汽車之都」!
蔚來的工廠,簡直是機器人的天堂。車身車間裝配了近千台機器人,連接工藝100%自動化。聽說他們還自己研發算法,讓AI來決定生產流程。這簡直是把「工業4.0」玩到極致!
但問題是,安徽的電動車產業,真的有那麼強大嗎?還是只是靠著低廉的勞動力和優惠的政策,來吸引這些企業?他們的技術,真的能跟德國、日本競爭嗎?還是只是在幫別人「代工」?
我總覺得,安徽的電動車產業,有點像溫室裡的花朵。如果沒有政府的保護,沒有低廉的勞動力,他們真的能生存下去嗎?
機器人覺醒:從工廠打工仔到舞池C位
安徽:埃夫特的機器人軍團,目標星辰大海?
安徽蕪湖的埃夫特,簡直是機器人界的「黃埔軍校」。他們不僅能生產工業機器人,還能把AI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聽說他們現在的機器人,已經可以實現「免編程焊接」。這意味著,以後的工人只要按個鈕,機器人就能自己搞定焊接工作。這效率,簡直是開掛!
埃夫特還自主研發了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從控制器、驅動器到軟件平台、運控算法,全部實現了國產化。這簡直是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安徽現在有超過500家機器人企業,年營收超過600億人民幣。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全國機器人產業的領導者。這野心,簡直比三國時期的曹操還大!
但問題是,埃夫特的機器人,真的有那麼智能嗎?他們的技術,真的能跟ABB、發那科這些國際巨頭競爭嗎?還是只是靠著低價策略,來搶佔市場?
深圳:人形機器人的選美大賽,誰才是最美AI?
深圳的機器人產業,走的是一條比較「性感」的路線:人形機器人。眾擎機器人這家公司,居然讓他們的人形機器人跳舞!而且還能完成跑步、前空翻這些高難度動作。這簡直是挑戰人類的極限!
你可能會覺得很無聊,讓機器人跳舞有什麼用?但眾擎機器人說,這是為了展示他們在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積累。他們希望讓大家看到,機器人能夠跳舞、靈活地做動作之後,未來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就會越來越簡單。
深圳現在正在打造全國首個機器人劇院和機器人街區。聽說以後在機器人街區,你可以買到機器人、維修機器人、甚至可以跟機器人一起消費。這簡直是把科幻電影搬到現實世界!
但問題是,人形機器人真的有那麼實用嗎?除了跳舞、賣萌,他們還能做什麼?他們的成本,真的能降到普通人可以接受的程度嗎?還是只是有錢人的玩具?
北京:機器人奧運會,比速度、比智能、比…會不會造反?
北京的機器人產業,走的是一條比較「高大上」的路線:醫療機器人、手術機器人、仿生機器人…聽起來都很高端,但離我們的生活好像有點遠。
北京還搞了一個「機器人大世界」,展示了全國各地機器人企業的最新產品。聽說那裡有一個機械巨手,你可以用手碰觸它的食指,然後後方的大屏幕就會展現未來的機器人世界。這簡直是把機器人當成神來膜拜!
北京還設立了百億級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基金,專門投資那些有潛力的機器人企業。他們希望把北京打造成全國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應用示範高地和高端產業集聚區。這野心,簡直比銀河系還大!
但問題是,北京的機器人產業,真的有那麼強大嗎?他們的技術,真的能領先全球嗎?他們的機器人,會不會有一天突然「覺醒」,然後開始反抗人類?
新質生產力:一場科技版的飢餓遊戲?
看到這裡,各位可能覺得我一直在潑冷水。但說實話,我對現在的科技發展,既興奮又擔憂。興奮的是,科技的進步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更便利、更舒適的生活。擔憂的是,這種瘋狂的科技競賽,會不會把我們帶向一個無法預知的未來?
什麼是「新質生產力」?說白了,就是用新的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但問題是,當生產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東西嗎?當機器人取代了人類的工作,我們又該做些什麼?
我總覺得,現在的科技發展,有點像一場「飢餓遊戲」。每個國家、每個企業,都在拼命地奔跑,生怕被別人超越。但跑到最後,我們真的會更快樂嗎?還是只會更加疲憊、更加空虛?
我不知道。我只希望,在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我們也能放慢腳步,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畢竟,科技只是工具,人才是目的。如果我們忘了這個,那所有的科技,都將變得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