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 2017 年首批去中心化应用 (dApp) 出现以来,Web3 世界的数据访问方式经历了显著变革。最初,开发者依赖于区块链节点直接访问原始数据,但这需要专业技术和高昂成本。RPC 节点提供商的出现降低了门槛,但其性能和可扩展性依然有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数据索引器应运而生。它们扮演着数据组织和查询的角色,例如 The Graph,通过其子图 (Subgraph) 框架,让开发者能够便捷地访问和查询链上数据。然而,随着数据量激增和应用需求复杂化,传统索引器逐渐难以满足需求。新的索引器例如 Chainbase 和 Space and Time 应运而生,它们结合了 AI 技术,并着眼于构建更为高效和智能化的数据服务。
Chainbase 构建了一个全链数据网络,提供实时数据湖和创新的数据格式标准。其 AI 模型 Theia 利用链上和链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用户提供更深入的洞察。Space and Time 则专注于数据验证,其 Proof of SQL 技术利用零知识证明确保查询结果的可信度,并与微软 AI 合作开发自然语言查询工具,简化数据访问。
The Graph 也在积极拥抱 AI 技术,利用 AI 优化定价和查询体验。其生态系统中的多个工具,如 AutoAgora 和 AgentC,分别提升了定价效率和用户体验。
总体而言,区块链数据索引技术正朝着 AI 赋能的全链数据库方向发展。这些新兴的协议在数据访问效率、数据安全性和数据分析能力方面都带来了显著提升,为 Web3 应用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 AI 技术和零知识证明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区块链数据服务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安全化和易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