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巨震!Coinbase高管揭秘:比特币暴涨背后,机构鲸吞散户血泪史?

当比特币突破十万美元:机构巨鲸的盛宴还是散户的狂欢?

Coinbase高管的冷静观察:脱钩科技股才是关键

在 Bitpush 主办的 CryptoAI Summit 2025 峰会上,Coinbase Institutional 战略总监 John D’Agostino 的一番话,犹如一盆冰水,浇灭了弥漫在加密货币圈内的狂热情绪。没错,比特币重回 10 万美元,这固然令人兴奋,但这真的意味着“牛市”回来了吗?还是说,这仅仅是机构巨鲸们精心导演的一场财富收割游戏?

D’Agostino 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其盯着 10 万美元这个数字,不如关注比特币与科技股的脱钩现象。他认为,这种脱钩,才更能说明比特币作为一种另类资产的独立性。但真的是这样吗?仔细想想,所谓的“脱钩”,会不会只是机构们为了更好地操纵市场,而故意制造的一种假象?他们先是利用科技股的上涨来拉高比特币的价格,然后再通过“脱钩”来摆脱科技股的影响,从而实现独立收割的目的。这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利益算计?

D’Agostino 还提到,即使比特币的价格只是在 9 万美元,只要它能与科技股脱钩,投资者就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可以改善投资组合的夏普比率和索提诺比率。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只是在用专业的术语来掩盖风险。夏普比率和索提诺比率,真的能准确衡量比特币的风险吗?要知道,比特币的波动性是出了名的高,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血本无归。机构们当然不在乎,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风险。但对于普通散户来说,这无异于一场豪赌。

因此,当比特币突破 10 万美元时,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看清这背后的真相。不要被数字所迷惑,不要被机构所忽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风险的市场中,保护好自己的财富。

机构入场十年:一场精心策划的财富转移?

合规外衣下的利益博弈:谁在推动比特币ETF?

John D’Agostino 宣称,即使在熊市中,机构对比特币的兴趣也从未停止增长。他将机构定义为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并强调他们有义务寻找新的盈利方式。这听起来很专业,但细思极恐。十年磨一剑,机构们对比特币的“悄然积累”,难道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财富转移?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专业优势,低价囤积比特币,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拉高价格,最终收割散户的韭菜。

更令人怀疑的是,D’Agostino 将机构对比特币的兴趣,归因于其与其他资产类别的低相关性和高波动性。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利益宣告!低相关性意味着可以分散风险,高波动性则意味着有更多的交易机会。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高波动性可能意味着血本无归,但对于机构来说,这却是他们获取超额利润的工具。他们可以通过高抛低吸,轻松赚取散户的血汗钱。

此外,D’Agostino 还强调了合规市场的重要性。他认为,Coinbase 十年来一直以合规的方式运营,这使得机构更有信心在合规平台上交易。但所谓的“合规”,真的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吗?还是说,这只是机构为了掩盖其不法行为,而穿上的一层虚伪的外衣?要知道,即使在合规的市场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操纵行为。机构可以通过内幕交易、价格操纵等手段,轻松榨取散户的财富。而所谓的监管机构,往往对此视而不见,甚至与机构沆瀣一气。

最值得警惕的是,比特币 ETF 的推出,无疑为机构的财富转移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这些 ETF 表面上是为了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比特币市场中来,但实际上,它们却成了机构们操纵市场的工具。机构可以通过控制 ETF 的发行和赎回,来影响比特币的价格。而普通投资者,则成了他们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

因此,当机构大举进入比特币市场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所谓的“合规”所迷惑,不要被 ETF 所吸引。只有看清这背后的利益博弈,我们才能避免成为机构收割的韭菜。

政府与主权基金:迟到的入局者还是幕后推手?

新罕布什尔州的试水:政治作秀还是战略布局?

John D’Agostino 提到了政府机构日益增长的参与度,甚至暗示许多州、国家和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在进行投资,即使他们没有公开宣布。新罕布什尔州通过“战略比特币储备”法案,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但问题是,政府和主权基金的入场,真的能为比特币带来稳定和价值吗?还是说,他们只是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进行的又一场豪赌?

政府的参与,往往伴随着政治因素的介入。新罕布什尔州的“战略比特币储备”,很可能只是一场政治作秀,目的是为了吸引选民的眼球,而不是真正为了提升州的财政实力。要知道,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极大,政府的投资很可能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而这些亏损,最终还是要由纳税人来承担。

至于主权财富基金,他们的投资往往更加谨慎和长远。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无法排除他们幕后操纵市场的可能性。主权财富基金拥有庞大的资金实力,他们可以通过秘密建仓和释放利好消息等手段,来影响比特币的价格。而普通投资者,往往对此毫不知情,只能成为他们收割的对象。

D’Agostino 认为,阻碍政府和主权基金参与的主要因素是领导层的更替。他认为,随着更开放、更愿意了解技术的新领导人上任,政府和主权基金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比特币市场中来。但真的是这样吗?难道新领导人上任后,就不会受到利益集团的游说和影响吗?难道他们就不会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牺牲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吗?

因此,当政府和主权基金进入比特币市场时,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盲目相信政府的背书,不要被主权基金的光环所迷惑。只有看清这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我们才能避免成为他们利用的工具。

DeFi 与稳定币:乌托邦的承诺还是风险的温床?

跨境支付的迷雾:效率提升还是监管套利?

John D’Agostino 对 DeFi 和稳定币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认为 DeFi 的快速扩张离不开稳定币的支持。他甚至将稳定币比作 DeFi 应用的润滑剂,认为它们能使从衍生品到跨境支付等各种应用都能快速扩展。然而,这种看似美好的愿景,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隐患。

DeFi 的本质是去中心化,这意味着它不受任何中心机构的监管。这在理论上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为各种不法行为提供了温床。欺诈、洗钱、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都可以在 DeFi 的掩护下进行。而稳定币,则成了这些犯罪活动的流通工具。它们绕过了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洗钱和转移资产的便利。

D’Agostino 尤其看好基于稳定币的 DeFi 应用,尤其是跨境支付和衍生品领域。他预测,未来 1-3 年,这些领域将呈现指数级增长。但这种增长,真的能带来社会福祉吗?还是说,它只是在加剧金融风险和不平等?跨境支付的便捷,可能会导致资本外流和逃税等问题。而衍生品交易的杠杆效应,则可能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

更令人担忧的是,稳定币的发行方往往缺乏透明度和监管。它们的储备资产是否充足?是否真实可靠?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有效的验证。一旦稳定币的发行方出现问题,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风险。而由于 DeFi 的去中心化特性,投资者很难追回自己的损失。

因此,当我们看到 DeFi 和稳定币的快速发展时,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的思考。不要被所谓的“创新”所迷惑,不要被“去中心化”的光环所吸引。只有认清这背后的风险和挑战,我们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价格的迷局: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的博弈

投资组合优化的陷阱:低相关性是万能药吗?

当被问及对未来比特币走势的看法时,John D’Agostino 显得格外谨慎。他强调,交易所的核心职能并非预测市场,而是提供可靠的价格发现机制。这种官方说辞,听起来滴水不漏,但实际上却回避了问题的核心。交易所当然不会公开预测市场,但他们私下里又会做些什么呢?他们会不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引导市场的走向?

D’Agostino 提到,整数关口(如 9 万或 10 万美元)的心理影响固然存在,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比特币与传统资产(尤其是科技股)的相关性变化。他认为,如果比特币能保持低相关性,即便价格暂时停在某个点位,它对投资组合的优化作用依然显著。这种说法,看似有理有据,但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低相关性真的能保证投资组合的安全吗?

要知道,低相关性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它只是意味着比特币与其他资产的价格走势不同步。当其他资产价格下跌时,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上涨,反之亦然。但如果比特币本身的价格大幅下跌呢?如果整个加密货币市场崩盘呢?在这种情况下,低相关性并不能保护投资组合免受损失。相反,它可能会加剧损失,因为投资者无法通过卖出其他资产来弥补比特币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低相关性本身也可能是一种假象。机构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操纵比特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例如,他们可以在科技股上涨时买入比特币,在科技股下跌时卖出比特币,从而制造出比特币与科技股低相关的假象。而普通投资者,则会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因此,当我们在考虑将比特币纳入投资组合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其自身的价值和风险。不要盲目追求低相关性,不要被短期价格波动所影响。只有真正理解比特币的内在价值,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加密货币的未来:狂热与理性之间的抉择

是新时代的曙光,还是又一场郁金香泡沫?

John D’Agostino 的分享,让投资者更加确信:加密市场正在从散户主导转向机构化,当合规框架日趋完善,当主权基金悄然布局,当 DeFi 基础设施持续进化,我们或许正站在新一轮行业质变的临界点。但真的是这样吗?机构化、合规化、基础设施完善,就一定能保证加密货币的未来吗?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大量的泡沫和投机。互联网的兴起,也曾经历过无数的泡沫破裂。加密货币的未来,会不会也像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一样,最终走向幻灭?

机构的入场,固然能带来更多的资金和专业知识,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操纵和利益争夺。合规框架的完善,固然能减少一些风险,但同时也扼杀了创新和自由。DeFi 基础设施的持续进化,固然能提升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复杂性和安全隐患。

加密货币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它既可能成为新时代的曙光,也可能成为又一场郁金香泡沫。而我们,作为参与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看待这个充满诱惑和风险的市场。不要被短期利益所迷惑,不要被狂热情绪所裹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加密货币的未来,最终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能否用理性的思考,去驾驭这项充满潜力的技术;取决于我们能否用负责任的态度,去推动这个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