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CES展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的演讲重点并非市场预期的Blackwell供需或Rubin架构,而是集中于英伟达在具身AI,特别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生态平台。这显示英伟达已构建起从训练到部署的成熟高效的机器人AI大模型生态系统,意图成为该领域的技术基石。
英伟达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是AI时代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有可能引领下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观点与特斯拉CEO马斯克不谋而合,马斯克预测其擎天柱机器人将是特斯拉市值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大规模量产。黄仁勋也预测通用人形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
英伟达展示了多项技术成果,包括生成式世界基础物理模型开发平台Cosmos、四个全新Omniverse Blueprint以及用于机器人领域的高性能Thor芯片等。通过Omniverse、Cosmos、Isaac Sim、NVIDIA DGX Cloud和NVIDIA人形机器人硬件计算平台,英伟达旨在构建一个基于物理世界进行全方位动态化模拟与仿真的机器人AI大模型软硬件生态系统。
2024年被一些机构称为“AI人形机器人觉醒之年”,市场看好AI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指数级增长潜力。特斯拉股价近期上涨,除了受特朗普效应影响,擎天柱机器人量产预期也是重要因素。随着英伟达机器人软硬件生态日益成熟,市场预期机器人业务将成为英伟达继数据中心业务后的下一个增长点。马斯克预测,2026年擎天柱产量将达5万-10万台,2027年将增至50万台以上。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140万台,市场规模约380亿美元。
英伟达的愿景是通过“高性能数据中心AI GPU系统+CUDA生态壁垒”,打造从蓝图构建到AI训练再到应用部署的机器人软硬件一体化生态系统。“物理AI体系”(Cosmos、Omniverse、Isaac Sim)结合DGX云端算力,旨在将基于物理世界的3D模拟与仿真能力融入机器人模型开发和训练。Omniverse用于创建高保真仿真环境,Isaac Sim提供高精度物理仿真和传感器模拟,而Cosmos则能生成高分辨率3D视频流用于训练AI模型。
多家企业已成为Cosmos的首批用户,利用英伟达的“物理AI体系”加速AI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2025年CES展会关注的焦点是端侧AI,特别是AI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进程。随着AI大模型推理性能增强,端侧AI将融入智能手机、PC、人形机器人等终端设备,并与云端算力协同工作。
除了英伟达和特斯拉,其他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例如三星的Ballie、Yukai Engineering的Mirumi、Enchanted Tools的Mirokai以及Tombot的情感陪伴机器人等。波士顿动力、丰田和现代等公司也加大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入。Figure AI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被视为“行走的ChatGPT”,融合了OpenAI的多模态AI大模型。
马斯克在CES上表示,擎天柱机器人将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并重申了其产能规划。英伟达与特斯拉的紧密合作,以及英伟达强大的机器人AI大模型生态系统,为大规模量产提供了支撑。市场研究机构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将快速增长,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2.5亿美元。英伟达在AI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以及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是华尔街看好其未来市值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