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隐藏

開場:一場跨越時空的安徽文化巡禮?扯淡!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你這是搞事情啊!

一打開新聞,斗大的標題寫著「山水有清音 — 安徽文化藝術大觀」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展。我的老天鵝啊,安徽文化?聽起來就覺得一股腦的歷史灰塵要撲面而來。跨越古今的高品質視覺盛宴?這種形容詞我聽了不下八百遍,每次都覺得文案寫手是不是詞彙量告急。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點進來的。安徽文化博大精深我是知道的,但要說能搞出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玩意兒,我心裡是打個大大的問號。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這名字聽起來就很高大上。他們家不是一直搞當代藝術嗎?這次突然轉性,開始擁抱傳統文化了?難道是當代藝術玩不下去了,想靠老祖宗的東西來蹭一波流量?嗯,這操作,可以,很商業。不過說真的,這種大型展覽,背後肯定有利益關係,不是文化交流那麼單純。誰知道是不是哪個領導一句話,下面的人就得屁顛屁顛地跑來執行。唉,藝術圈的水,深不見底啊!

展覽概況:規模宏大?還是徒有其表?

跳脫通史框架?別逗了,哪個展覽不這麼說?

號稱是近年來在北京展出的規模最大的安徽文化主題大展? 6000平方米,近400件文物精品?數字是挺唬人的,但關鍵還是看東西!有沒有乾貨,有沒有讓人驚豔的展品,才是王道。很多展覽都喜歡標榜自己「跳脫傳統地域通史展的框架」,但說穿了,還不是換湯不換藥?無非就是把文物按照不同的主題重新排列組合一下,然後配上一些高大上的解說詞,就想讓觀眾覺得耳目一新?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這次展覽,說是「綜合呈現代表性地域文化創新大展的開篇之作」,意義非凡?呵呵,這種話聽聽就好。每個美術館都想搞個大新聞,都想在歷史上留下點什麼。但能不能真正做到,還得看觀眾買不買帳。如果只是把一些老掉牙的文物堆在一起,然後用一些華麗的辭藻來包裝,那就算規模再大,也只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官方說法:卞堅副院長,您這話說得太官方了吧!

學習重要講話精神?跟文化展覽有啥直接關係?

安徽博物院副院長卞堅表示,這次展覽是「安徽文博單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聽到這種話,我只想翻個白眼。領導講話是重要,但跟一個文化展覽有什麼直接關係?難道把文物擺出來,就算學習講話精神了?這種政治口號,喊喊就好,不用拿到檯面上來吧?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當然,我不是說學習講話精神不重要,只是覺得這種場合說這種話,有點格格不入。藝術是藝術,政治是政治,硬要扯在一起,只會讓人覺得很尷尬。而且,把一個展覽說成是「生動實踐」,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難道以後每個展覽都要跟領導講話掛鉤,才能顯示自己的政治覺悟?如果是這樣,那藝術還有什麼獨立性可言?說到底,還是形式主義在作祟。

策展人耿朔:探索山水與人文的關聯?聽起來很玄乎!

觀照個人精神世界?藝術家都喜歡這麼說。

策展人耿朔說,這次展覽不是按照一般意義上的時間線來串聯展品,而是嘗試探討安徽自然山水與人文創造之間的關聯?嗯,這話聽起來就很文藝,很有哲學的味道。但是,什麼是「自然山水與人文創造之間的關聯」?說白了,還不是想把安徽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打包在一起賣?這種概念性的東西,說得好聽點是探索,說得難聽點就是故弄玄虛。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更玄乎的是,耿朔還說,期待觀眾在觀展時能感受到展覽傳遞的溫度和情感,從文物展覽中觀照個人精神世界?我的媽呀,這高度也太高了吧!看個展覽就能觀照個人精神世界?那還要心理醫生幹嘛?藝術家是不是都喜歡把自己的作品說得天花亂墜,好像不這樣就顯得自己很Low一樣?當然,我也不是說藝術沒有價值,只是覺得有些藝術家太喜歡用一些空洞的詞彙來抬高自己,讓人聽了只想呵呵。

美術館理事長劉震子:讓文化藝術走進生活?說得容易,做起來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希望不是自嗨。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理事長劉震子表示,美術館一直在努力讓文化藝術走進我們每個人當下的生活中?這句話聽起來很溫暖,很有情懷。但是,怎麼走進生活?難道把文物搬到美術館,就算走進生活了?文化藝術要真正走進生活,需要更多的普及和教育,需要更多的互動和參與,而不是單純地展示。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劉震子還說,這次展覽是想通過安徽文化藝術這個窗口,讓大家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嗯,這話說得很好聽,但關鍵是,真的能感受到嗎?現在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都被束之高閣,成了博物館裡的展品,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如果只是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展示一下,而不去挖掘它們的現代價值,不去讓它們與當代生活產生聯繫,那就算展覽辦得再熱鬧,也只不過是自娛自樂,自嗨而已。希望這次展覽,真的能讓大家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而不是看完之後,覺得這些東西跟自己沒什麼關係。

展覽結構:四大版塊?十二個單元?太多了吧!

《春帆紀程》開篇?鹽商的返鄉日記跟文化有毛關係?

這次展覽分成了「水、山、形勢、人文」四大版塊,下面又細分成了十二個單元?我的天,這結構也太複雜了吧!搞這麼多名堂,是想考驗觀眾的耐心嗎?看個展覽還要研究目錄,累不累啊?好的展覽應該是簡潔明瞭,重點突出,而不是搞得像論文一樣,讓人望而卻步。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更扯的是,序廳居然用清代徽州鹽商程庭的返鄉日記《春帆紀程》開篇?WTF?鹽商的返鄉日記跟安徽文化有什麼必然聯繫嗎?難道是因為徽商很有錢,所以就要拿他們的日記來撐場面?這種莫名其妙的關聯,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說是「以探訪桃花源的節奏帶領觀眾走進安徽典型的環境氛圍中」?我看是想把觀眾帶進一個雲裡霧裡的世界吧!

尾聲的反思?這種高度不是隨便就能達到的。

尾聲說要通過安徽地域文化的呈現折射出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從而反思如何度過一生?哇,這高度一下子就上去了!從安徽文化反思人生?這也太誇張了吧!反思人生是個人的事情,跟地域文化有什麼關係?難道安徽人的人生就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有深度嗎?這種宏大的敘事,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畢竟,反思人生這種事情,不是看個展覽就能做到的。更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渾渾噩噩地度過每一天而已。

展品亮點:文物精品?還是老古董?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聽起來很厲害,但有多少人真正關心?

展覽號稱匯聚了近400餘件跨越古今的珍貴文物與藝術精品,還包括凌家灘、磨盤山、雙墩、禹會村、尉遲寺、柳孜運河、明中都等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的代表性器物?聽到“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很多人可能覺得哇,好厲害!但說實話,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這些考古發現?除了考古學家和歷史愛好者,普通老百姓可能連這些遺址的名字都沒聽過吧?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西周Wi-Fi”?這是什麼鬼?

更搞笑的是,居然還有被稱為“西周Wi-Fi”的西周雲紋五柱器?這是什麼鬼?難道古人也用Wi-Fi?這種為了吸引眼球的說法,簡直是侮辱觀眾的智商。雖然我知道這是為了讓文物更容易被理解,但能不能用一些更靠譜的比喻?把一個西周的青銅器比作Wi-Fi,簡直是low爆了!

《黃山全景圖》?郎靜山的《春樹奇峰》?這些跟安徽有啥關係?

還有《黃山全景圖》、郎靜山的《春樹奇峰》?這些東西跟安徽文化有什麼必然聯繫嗎?黃山是安徽的沒錯,但《黃山全景圖》有很多版本,為什麼一定要選這幅?郎靜山是攝影大師沒錯,但他的作品跟安徽文化有什麼直接關係?感覺這些展品,有點為了湊數而湊數的嫌疑。總之,這次展覽的展品亮點,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上,有多少能真正打動人心,還真不好說。

展陳方式:國際化語言?當代表現手法?真的嗎?

徽派美學場景?別只是搞幾個白牆灰瓦就叫徽派。

展覽宣稱要用國際化語言和當代表現手法,展現安徽文化的持久魅力與當代活力? 聽到這句話,我心裡就咯噔一下。 什麼叫國際化語言? 難道是把文物的說明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 什麼叫當代表現手法? 難道是把文物放到LED屏幕上輪播? 現在很多展覽都喜歡用這些詞彙來標榜自己,但實際上,很多都是換湯不換藥。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展覽還說要打造特製的徽派美學場景,營造多維沉浸式體驗空間? 拜託,別只是搞幾個白牆灰瓦,就說是徽派美學好不好? 真正的徽派美學,是體現在建築的細節、空間的佈局、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中。 如果只是簡單地模仿一些表面的元素,那只能說是東施效顰。 至於多維沉浸式體驗空間,希望不是VR看文物,或者AR掃描文物,然後跳出一個動畫解說。 這種技術手段,用多了反而會讓人覺得很無聊,很空洞。

配套活動:主題論壇?學術講座?青少年研學?誰會去啊?

藝術工坊?沉浸式體驗?騙小孩的吧!

展覽期間,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還將舉辦一系列主題論壇、學術講座、青少年研學、藝術工坊及沉浸式體驗等活動? 看到這些配套活動,我只能苦笑。 主題論壇? 學術講座? 聽眾不是學者就是學生,普通老百姓誰會去啊? 青少年研學? 說白了就是讓小孩子來博物館裡寫作業,然後拍幾張照片發朋友圈,證明自己是個好家長。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至於藝術工坊? 沉浸式體驗? 這種活動,我只在兒童樂園裡見過。 難道是想讓大人也回到童年,一起玩泥巴、做手工? 說實話,這些配套活動,感覺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搞的,真正能吸引人的,恐怕沒幾個。 當然,我也希望我是錯的,希望真的有人會對這些活動感興趣,並且從中獲得一些收穫。

美術館背景:AAAA級社會組織?這種評級有意義嗎?

文旅部年度十佳展覽?自賣自誇?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是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成立的一家民办公益性文化藝術機構,被持續評為AAAA級社會組織? 聽到這個評級,我只想呵呵。 現在各種評級機構多如牛毛,誰知道這個AAAA級是怎麼評出來的? 是不是花錢就能買到? 這種評級,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更可笑的是,美術館還說,他們推出的文明系列大展,連續三年榮獲文旅部年度十佳展覽及公教項目獎項? 這是不是有點自賣自誇的嫌疑? 自己的孩子自己誇? 雖然文旅部的獎項有一定的權威性,但也不能完全相信啊。 畢竟,評獎這種事情,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因素,不是單純看展覽的質量就能決定的。 總之,美術館的背景,聽起來很光鮮亮麗,但實際上,有多少是真實的,有多少是虛假的,還真不好說。

幕後金主:中國民生銀行?又是銀行贊助?

ESG理念?金融機構也開始玩這個了?

這次展覽由中國民生銀行首席贊助,得到北京民生中國書法公益基金會、北京民生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傾力襄助? 又是銀行贊助? 現在的文化藝術活動,好像都離不開銀行的支持。 難道沒有銀行贊助,這些活動就搞不起來了嗎? 當然,我也不是說銀行贊助不好,只是覺得這種模式,有點太單一了。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更讓我感興趣的是,中國民生銀行一直以來積極踐行ESG理念,在國際權威的MSCI ESG評級中獲得全球最高的“AAA”級評級? ESG? 金融機構也開始玩這個概念了? 難道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企業形象? 還是真的關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我對這些金融機構的動機,總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畢竟,他們的首要目標,還是賺錢。 至于 “AAA”級評級? 誰給評的? 靠譜嗎? 這種評級機構,太多了,水平參差不齊,很難說哪個是真正有權威的。 總之,銀行贊助文化藝術活動,表面上看是好事,但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值得我們深思。

展覽信息:時間、地點、指導單位?這些誰都知道。

一堆聯合主辦單位?人多勢眾?

展覽時間:2025年7月18日—10月30日? 展覽地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指導單位: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 這些信息,但凡對這個展覽感興趣的人,早就知道了,根本不用在這裡再說一遍。

安徽文化展覽:一場精心包裝的文化盛宴?

更讓我感到無語的是,後面還列了一大堆聯合主辦單位: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等等等等。 我的天,這麼多單位,是想顯示自己人多勢眾嗎? 還是想把責任分攤出去,萬一展覽辦砸了,大家一起扛? 總之,這些信息,除了讓版面看起來更長之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也許主辦方覺得,把所有參與者的名字都列出來,是對他們的尊重。 但對觀眾來說,這些名字,跟一堆亂碼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