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鴻高科的業績大跳水:股東們的咖啡都涼了?
從雲端到谷底:長鴻高科的財報髮夾彎
各位看官,還記得去年此時,長鴻高科(605008.SH)還在風光無限地宣佈業績喜人嗎?那時的股東們,恐怕是人手一杯現磨咖啡,笑看著股價蹭蹭上漲。誰知道,這才過了一年,咖啡還沒喝完,就換成了冰水澆頭!長鴻高科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減更正公告,簡直就是一顆深水炸彈,把股東們炸得七葷八素。原本預計還能賺個幾百萬,現在倒好,直接倒虧!這哪裡是髮夾彎,根本就是自由落體!
數字會說話,但有時候說的卻是驚悚故事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數字。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減少97.93%到98.5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更是直接負數,同比減少107.08%到108.49%!這是什麼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去年上半年還能賺將近一個億,今年直接虧到姥姥家了。更讓人無語的是,這已經是長鴻高科第二次發佈業績預減公告了。第一次還想著稍微遮掩一下,第二次乾脆直接躺平。這種“擠牙膏式”的爆雷,簡直是對投資者智商的公開侮辱!
蛇吞象?還是金蟬脫殼?長鴻高科的收購大戲
陶春風的資本魔術:左手倒右手的財技?
各位觀眾,接下來要上演的,可不是什麼溫馨家庭倫理劇,而是充滿了資本氣息的權力遊戲!長鴻高科居然要收購广西長科100%的股權!這可不是小打小鬧,而是涉及真金白銀的大動作。更有意思的是,這次交易的對象,竟然是長鴻高科實際控制人陶春風控制的企業!這不就是典型的“左手倒右手”嗎?陶老闆的這波操作,真是讓人眼花繚亂。表面上是擴大業務版圖,實際上是不是在玩什麼資本魔術,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广西長科:是仙丹還是毒藥?
問題來了,這個广西長科到底是何方神聖?從公告來看,广西長科的營收確實不錯,但淨利潤卻是慘不忍睹。2023年度、2024年度都是虧損,直到2025年上半年才勉強扭虧為盈。長鴻高科花這麼大的力氣收購一家盈利能力不穩定的公司,到底是看中了它的什麼價值?難道是為了給市場講一個更動聽的故事,還是另有隱情?這簡直就像是在賭博,賭对了就是仙丹,賭錯了就是毒藥。
增發、可轉債、現金:長鴻高科的錢從哪裡來?
要完成這場收購大戲,光有故事還不夠,還要有真金白銀。長鴻高科的方案是,通過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以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來購買資產,同時還要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說白了,就是要股東們掏錢!增發這種事情,在資本市場上可是個敏感詞。一方面,可以為公司帶來資金,另一方面,也會稀釋股權,損害現有股東的利益。長鴻高科這波操作,到底是為了公司發展,還是為了掏空股東的錢包?
募資的錢都花去哪了?投資者們的血汗錢去哪裡了?
華西證券與甬興證券:保薦機構難辭其咎?
長鴻高科自上市以來,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募集了大量的資金。首次公開發行募集了四億多,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又募集了幾千萬。這些錢,本應該是用來發展公司業務,提升盈利能力的。但是,從目前的業績來看,這些錢似乎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作為保薦機構,華西證券和甬興證券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當初的募投項目是否經過了充分的論證?是否對長鴻高科的經營狀況進行了持續的跟踪和監督?保薦機構的職責,可不僅僅是把公司送上市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要對投資者負責。
橡膠與彈性體:長鴻高科的轉型之路是康莊大道還是死胡同?
長鴻高科的招股說明書上寫著,募集資金要用於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熱塑性彈性體(SEPS)技改項目和溶液丁苯橡膠擴能改造項目。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項目,真的能給長鴻高科帶來實質性的收益嗎?還是只是為了迎合市場熱點,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橡膠和彈性體行業競爭激烈,長鴻高科在這個領域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如果轉型之路走錯了方向,那麼再多的資金投入也只是打水漂。
立信中聯的驗資報告:數字遊戲還是真相?
立信中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證明長鴻高科的募集資金已經到位。但是,驗資報告只能證明錢進了賬戶,卻無法證明錢被用到了正確的地方。會計師事務所的職責是審計,但審計的範圍和深度畢竟有限。如果長鴻高科的管理層有心隱瞞,會計師事務所也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因此,驗資報告並不能完全代表真相,投資者還是要擦亮眼睛,仔細分析長鴻高科的財務報表。
長鴻高科:一場資本市場的豪賭?
小股東的吶喊:誰來保護我們的權益?
長鴻高科這一系列的操作,最終買單的還是廣大的小股東。股價下跌,業績虧損,增發稀釋股權,收購的標的資產又充滿不確定性。小股東們的權益,誰來保護?難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血汗錢被大股東們玩弄於股掌之間?在資本市場上,信息不對稱是常態,小股東往往處於弱勢地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小股東就應該任人宰割。我們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法規,更嚴格的監管措施,以及更強大的投資者保護機構,來維護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監管單位在哪裡?
面對長鴻高科這種種 questionable 的行為,監管單位是否應該有所作為?業績預告的更正,關聯交易的頻繁,募集資金的使用,這些都應該是監管的重點。如果監管單位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介入調查,那麼資本市場就會變成一個毫無法紀的叢林,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的投資者。監管單位的責任,不僅僅是事後處罰,更重要的是事前預防,防微杜漸,把風險扼殺在搖籃裡。希望監管單位能夠真正履行自己的職責,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