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 Tech,这款曾凭借Paradigm的投资和KOL效应在熊市中爆火的社交应用,最终走向落寞,引发了人们对Web3社交的反思。其核心玩法是将KOL价值代币化,用户付费与KOL互动。然而,这种模式并非区块链技术的刚需,类似尝试在2017年ICO热潮中就已失败。个人价值代币化的KOL难以兑现承诺,移动互联网已有成熟的KOL变现模式。Friend Tech的火爆,更多源于投机需求而非用户需求,其经济模型并非核心竞争力。
许多人关注Friend Tech的经济模型,试图从中获利,但这忽略了一个关键:成功的加密项目必须满足生态刚需或解决顽疾。依赖投机需求的项目,其代币价格受情绪波动影响巨大,难以持久。
Friend Tech的衰落也让人们对Web3社交的未来产生疑问。Faceter的成功,并非源于其模式的创新,而是KOL的圈层效应。即使使用传统APP,同样的KOL也能在加密生态中取得成功,这再次印证了区块链并非Web3社交的必要条件。
尽管Friend Tech团队已获利约4000万美元,足够支撑项目继续发展。即使团队选择构建社交链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也比放弃要好。许多项目在更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多年,Friend Tech尚有一战之力。
Friend Tech的兴衰是加密生态发展中的常态,不应因此悲观。我们需要反思,Web3社交是否为伪需求,真正的Web3社交模式可能远超我们目前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