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在2025年股价暴涨十倍以上,市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科创板巨头,引发了基金经理对人工智能赛道的广泛关注。虽然寒武纪2024年前三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其巨大的涨幅为许多基金和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也引发了关于公司基本面、估值以及基金经理投资逻辑的广泛讨论。
基金经理对寒武纪的重仓配置,一部分源于对人工智能产业趋势的看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以及大模型训练对算力的巨大需求,推动了AI芯片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投资经理们认为,寒武纪作为AI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技术优势和国产替代的机遇,即使目前业绩未完全兑现,但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然而,寒武纪的高估值也引发了争议。其近四百倍的PS(市销率)远高于同行,部分投资者对其估值合理性存在疑问。基金经理们对此的观点也存在差异。一些人认为,在产业早期,可以容忍更高的估值,并根据产业生命周期、行业属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另一些人则强调,估值反映了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市值匹配度,并需结合市场热度和资金认同度进行综合判断。
寒武纪的十倍涨幅为基金经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追求业绩排名的大环境下,基金经理们几乎都不敢忽视高弹性科技龙头股,但这也提醒投资者,需理性看待短期业绩,避免过度集中投资,并对科技股的估值方法做出更精细的考量。未来,人工智能赛道的投资逻辑可能转向应用大规模爆发和基础大模型能力的质的飞跃,这将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