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卡股份IPO挑戰:燒錢、虧損、擴產,未來佈局存疑

節卡股份IPO闖關:燒錢機器何時停?

上市之路,漫漫長夜

等了又等,盼了又盼,節卡股份這家專門做協作機器人的公司,終於要被抬上科創板的審判席了。8月8號,這日子聽起來就帶著點玄學的味道,到底能不能順利通過上交所那群老狐狸的法眼,還真不好說。想當初,2023年5月9號就遞了招股書,結果一路卡關,不是「中止」就是「再中止」,簡直比連續劇還精彩。都說好酒沉甕底,但這都快兩年了,甕底怕是都發霉了吧?說白了,節卡現在就是個「燒錢機器」,一天不燒錢就渾身不舒服。但問題是,光燒錢不賺錢,這故事怎麼講給投資人聽?

營收增長的甜蜜與苦澀:數字背後的隱憂

節卡股份主要搞的就是協作機器人,這玩意兒說白了就是能在工廠裡跟人一起幹活的機器手臂。這種機器人聽起來挺高大上,但實際上競爭激烈得跟菜市場大媽搶菜一樣。看看節卡的營收,從2022年的2.8億到2024年的4億,數字是好看了,但增速卻像自由落體一樣往下掉。2022年還能有59.68%的增長,到了2024年直接腰斬到14.55%。這說明啥?說明市場擴張越來越難,搶地盤的成本越來越高。營收增長放緩,就像是跑車踩了剎車,速度是下來了,但引擎的轟鳴聲也沒那麼悅耳了。更何況,這還只是個開始。數字遊戲,有時候真能把人騙得團團轉。

盈利的幻影:節卡的財務迷霧

「持續虧損」的魔咒:何時才能擺脫?

營收增長放緩還不是最可怕的,更讓人捏一把冷汗的是節卡的利潤表現。2022年虧個幾百萬還能說是小打小鬧,到了2023年直接虧了快三千萬!好不容易2024年帳面上看起來賺了622萬,但扣掉那些有的沒的,實際上還是虧了兩百多萬。這就像是中了彩票,結果發現扣完稅還不夠買一輛腳踏車。更扎心的是,到2024年底,節卡已經累計虧損了五千多萬。這數字可不是小數目,足以讓任何一個投資人倒吸一口涼氣。所以說,節卡現在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光靠外部輸血,啥時候才能真正自己站起來?

現金流告急:資金鏈的生死時速

除了利潤難看,節卡的現金流狀況也讓人不敢恭維。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是負的一億多,這意味著公司不僅沒賺到錢,還倒貼了一大筆。雖然2023年和2024年有所改善,但也只是勉強維持。更糟糕的是,2025年上半年,現金流再次轉負,而且負得更徹底,直接負了六千多萬,同比下降了1253.44%!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你想想,一個公司連維持正常運營的錢都沒有,還談什麼擴張和發展?這就像是一輛跑車,油箱都見底了,還想著要衝刺,結果只能半路拋錨。節卡現在就是在玩一場高風險的「資金鏈生死時速」,稍有不慎,就會Game Over。

研發與銷售的蹺蹺板:節卡的戰略抉擇

技術迷途:自研還是外包?

協作機器人這行,說白了就是比拼技術。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能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為了不讓自己的獨門秘笈被別人學走,大部分公司都會拼命申請專利,築起高高的技術壁壘。節卡當然也不例外,每年砸不少錢在研發上。2022年到2024年,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重還在逐年增加,看起來好像很重視技術。但仔細一瞧,節卡似乎有點「腳踏兩條船」的意思。一方面,自己搞研發;另一方面,又跟大學合作,搞什麼「聯合研究中心」。這到底是為了省錢,還是真的想搞出什麼名堂?說實話,跟大學合作研發,聽起來好聽,但實際上效果如何,還真不好說。畢竟,大學教授們更擅長寫論文,而不是把技術變成產品。

銷售至上:重金砸出的市場份額?

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節卡在銷售上的花費竟然比研發還多!2022年到2024年,銷售費用佔營收的比重一直高居不下,遠遠超過同行平均水平。這說明啥?說明節卡更擅長「賣」,而不是「造」。當然,把東西賣出去很重要,但如果只顧著賣,而不重視技術創新,那就像是蓋房子只顧著裝修,而不打地基,遲早要出問題。節卡這種「重銷售輕研發」的策略,短期內或許能帶來一些市場份額,但長期來看,很可能會讓自己陷入技術瓶頸,被競爭對手甩在後面。畢竟,在這個技術為王的時代,光靠嘴炮是走不遠的。

產能擴張的豪賭:節卡的未來佈局

八倍擴張:夢想還是泡沫?

這次IPO,節卡打算募資6.76億人民幣,聽起來好像很多,但大部分錢都要拿去擴產。他們的計畫是,未來幾年內把產能擴大到現在的八倍!這簡直就是一場豪賭。要知道,2023年節卡才賣了4681台機器人,全球市場佔有率也只有8.2%。如果他們真的把產能擴大到4萬台,那得賣多少貨才能消化掉?這種「大躍進式」的擴張,風險實在太大了。萬一市場需求沒有預期的那麼高,或者節卡自己的銷售能力跟不上,那這些新增產能就會變成一堆廢鐵,白白浪費資源。

競爭白熱化:國產協作機器人的突圍之路

現在協作機器人這行,競爭激烈程度簡直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國外有優傲、發那科這些巨頭,國內也有遨博、越疆這些強勁的對手。其中,越疆已經成功在港股上市,搶先一步佔領了資本市場的制高點。而遨博則號稱自己是國內出貨量第一,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也突破了90%。相比之下,節卡的優勢並不明顯。他們既沒有越疆的先發優勢,也沒有遨博的規模優勢,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恐怕並不容易。

價格戰的泥淖:毛利率的生死掙扎

更讓人頭疼的是,現在協作機器人市場正在打價格戰。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各家廠商都在拼命降價,導致行業平均毛利率不斷下滑。據說,國產協作機器人的均價已經從2021年的7.2萬元/台降到了2025年的4.8萬元/台,行業平均毛利率也跌破了40%。如果節卡也跟著降價,那利潤空間就會被進一步壓縮,本來就虧損的狀況可能會更加惡化。但如果不降價,又很難在市場上競爭。這簡直就是一個「兩難困境」,讓節卡進退維谷。

市場風險:盲目擴張的隱憂

總而言之,節卡這次IPO充滿了不確定性。他們最大的風險就是產能擴張過快,市場消化能力不足。雖然他們對未來市場充滿信心,但如果下游市場增長不如預期,或者他們自己的市場開拓能力沒有達到目標,那這些新增產能就會變成巨大的包袱,拖累公司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節卡不僅難以實現盈利,甚至可能會面臨生存危機。所以,節卡這次IPO,可以說是一場「高風險、高回報」的豪賭。至於他們能否賭贏,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