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策略會:海外算力,是真金白銀還是海市蜃樓?
在科技圈,每隔幾年總會冒出幾個新名詞,伴隨著一波又一波的財富神話。這回,輪到了「算力」。話說永贏基金在2025年中策略會上,把聚光燈打向了海外算力,聲稱這是「贏」接硬核科技時代的關鍵。
永贏科技智選基金經理任桀,這位老兄可不簡單,直接把話挑明了說:全球AI應用正在加速商業化,這會驅動算力需求進入一個「強度更高、持續性更強」的增長週期。聽起來是不是很像那種「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鼓動?
任桀的豪賭:中國供應鏈的黃金時代?
任桀的觀點很明確:中國的光模塊、PCB企業,將在這個算力爆發的時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他認為,這些企業憑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完整的供應鏈優勢,將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產業價值也會水漲船高。這話聽著,簡直要把中國供應鏈捧上天了。
但問題來了,真的是這樣嗎?海外算力真的是遍地黃金,等著中國企業去撿嗎?還是說,這只是一個被過度炒作的概念,最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消失?
數據會說話?永贏科技智選的業績迷霧
當然,永贏基金也拿出了自家產品的業績來佐證。永贏科技智選基金,截至今年上半年末,A類成立以來回報達67.19%,近6月回報達47.43%。這個數字確實亮眼,但仔細一看,同期業績基准分別只有4.70%、5.17%。這說明了什麼?是基金經理太牛逼,還是只是搭上了AI概念的順風車?
更讓人好奇的是,這個「科技智選」到底選了哪些科技?是真材實料的技術創新,還是蹭熱度的概念炒作?這些問題,恐怕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找到答案。
永贏基金的科技豪賭:任桀的算力淘金熱
任桀,這位永贏科技智選的基金經理,顯然是個堅定的「算力多頭」。他認為,現在正是投資海外算力的最佳時機,就好像19世紀的淘金熱一樣,只要抓住了機會,就能一夜暴富。但問題是,這次的「金礦」真的存在嗎?
AI殺手級應用:從質疑到信仰?
過去兩年,市場對海外算力一直存在質疑,認為AI行業缺乏「殺手級應用」,無法形成「模型應用-算力」的良性循環。說白了,就是大家覺得AI技術還不夠成熟,無法真正落地應用,所以對算力的需求也就不會持續增長。
但任桀卻認為,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他指出,今年以來,AI領域已經出現了一些「爆款應用」,比如ChatGPT和Claude。ChatGPT的年化收入達到了100億美元,用戶數也翻了一倍;Claude更是誇張,5個月時間年化收入從10億美元飆升到30億美元。這些數據似乎在告訴我們:AI時代真的來了!
API調用量的秘密:真需求還是假繁榮?
除了營收和用戶數之外,任桀還提到了另一個關鍵指標:模型API調用量。他表示,各類模型API調用量較2025年初增長了4到5倍。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開始使用AI模型,這自然會帶動對算力的需求。
但我們也要保持警惕,API調用量的增長,並不一定代表真正的商業價值。很多時候,API調用量可能只是開發者在做測試,或者是一些免費用戶在薅羊毛。如果API調用量無法轉化為實際的收入,那這種增長就是虛假的繁榮。
原生AI應用的崛起:Coding與Deepresearch的威力
任桀特別提到了原生AI應用,比如coding和Deepresearch。這些應用都是基於AI技術開發的,可以幫助開發者更高效地編寫代碼,或者幫助研究人員更快速地分析數據。他認為,隨著這些原生AI應用的持續發展,以及Agent、多模態等應用的逐漸成熟,全球AI應用已經進入了健康的成長階段。
但問題是,這些原生AI應用真的能改變世界嗎?它們能否像當年的智能手機一樣,徹底顛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些問題,恐怕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AI應用井噴:從ChatGPT到企業級Claude,需求側的狂歡
如果說算力是AI的燃料,那AI應用就是引擎。沒有引擎,再多的燃料也只能白白浪費。任桀認為,AI應用已經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這將會徹底改變算力市場的供需關係。但這種「狂歡」真的能持續下去嗎?
ChatGPT:消費級AI的里程碑?
ChatGPT無疑是近年來最火紅的AI應用之一。它不僅能和你聊天、寫文章,還能幫你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任桀指出,ChatGPT的成功,證明了AI技術已經可以被廣泛應用於消費領域,並且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但他沒有提到的是,ChatGPT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數據隱私、倫理道德等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決,可能會阻礙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Claude:企業級AI的新星?
與ChatGPT不同,Claude主要面向企業用戶。它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任桀認為,Claude的快速增長,證明了AI技術在企業級市場也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企業級市場與消費級市場不同,企業用戶對AI技術的要求更高,不僅需要功能強大,還需要安全可靠、易於集成。Claude能否滿足這些要求,還有待觀察。
應用驅動算力:長期增長的邏輯
任桀強調,AI應用是驅動算力需求長期增長的關鍵。他認為,隨著AI應用的不斷創新和普及,對算力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這就像滾雪球一樣,應用越多,算力需求越大;算力越強,又能支持更多的應用。這種正向循環,將會推動AI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狂歡背後的隱憂:泡沫與風險
當然,我們也不能 blindy optimistic。AI應用井噴的背後,也隱藏著一些風險。比如,大量的AI應用湧入市場,可能會導致同質化競爭,最終只有少數幾個應用能夠脫穎而出。此外,AI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比如失業率上升、社會不平等加劇等等。這些風險,我們必須提前考慮,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
算力基建:CPO與PCB,誰是下一個風口?
有了AI應用這個「引擎」,還需要強大的「基礎設施」來支撐,才能讓它跑得更快、更穩。在算力領域,CPO(共同封裝光學)和PCB(印刷電路板)就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任桀認為,這兩個領域都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但誰才是真正的「風口」呢?
CPO:光學互連的未來?
CPO是一種新型的光學互連技術,它可以將光模塊與芯片集成在一起,從而提高數據傳輸的速度和效率。在AI時代,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傳統的電氣互連已經無法滿足需求。CPO被認為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技術之一。任桀指出,隨著AI技術的發展,CPO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相關企業也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但CPO技術還處於發展初期,成本較高,技術難度也較大。要實現大規模應用,還需要克服很多挑戰。
PCB:電子產品的「骨骼」?
PCB是電子產品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就像人體的「骨骼」一樣,承載著各種電子元器件,並將它們連接在一起。在AI時代,PCB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尤其是高端PCB,比如高多層板和HDI板。任桀表示,中國的PCB企業在全球市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隨著AI技術的發展,這些企業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但PCB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技術更新換代也很快。要保持競爭優勢,需要不斷投入研發,提高技術水平。
雲計算的啟示:算力基建的長期邏輯
任桀將算力基建與雲計算進行類比。他認為,雲計算的發展歷程,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示。雲計算最大的特點,就是將IT資源集中化,然後分發給用戶。隨著雲計算的普及,對數據中心、服務器等基礎設施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同樣,隨著AI技術的發展,對算力基礎設施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不會因為短期波動而改變。
風口之爭:CPO vs PCB
CPO和PCB,究竟誰才是下一個風口?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CPO代表著未來,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也面臨著很多挑戰。PCB則代表著現在,市場需求穩定增長,但競爭也更加激烈。投資者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策略,做出明智的選擇。
中國供應鏈的逆襲:光模塊與PCB的全球版圖
在AI算力這場盛宴中,誰能真正分到一杯羹?任桀的答案是:中國供應鏈。他認為,中國的光模塊和PCB企業,憑藉著自身的優勢,正在全球市場上實現「逆襲」,重塑行業格局。
光模塊:從追趕到領跑?
光模塊是光通信系統中的核心組件,負責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並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在過去,光模塊市場主要由歐美日企業主導。但近年來,中國的光模塊企業迅速崛起,逐漸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任桀引用LightCounting的報告指出,2010年全球前十大光模塊公司中,中國廠商只有1家;2018年增加到3家;而到了2024年,已經有7家中國廠商躋身全球前十。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光模塊企業的崛起之勢。
PCB:從低端到高端?
PCB是電子產品的「骨骼」,其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也各不相同。過去,中國的PCB企業主要生產低端產品,附加值較低。但近年來,中國的PCB企業開始向高端產品轉型,比如高多層板和HDI板。這些高端PCB產品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可以應用於高端服務器、AI芯片等領域。任桀引用Prismark的報告指出,2025年中國區域PCB產值裡,高多層板增長67.5%,HDI板增長10.6%,均高於全球增長。這說明中國的PCB產業正在加速升級。
中國供應鏈的優勢:技術、供應鏈、人才
中國的光模塊和PCB企業,為何能夠在全球市場上實現逆襲?任桀認為,這主要歸功於中國供應鏈的三大優勢:技術、供應鏈、人才。中國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巨大,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技術。中國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可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降低生產成本。中國擁有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支持。
全球AI紅利:中國供應鏈的機會
任桀堅信,中國的光模塊和PCB企業,將能夠充分分享全球AI發展的紅利。他認為,考慮到客戶需求在2025及2026年的成長性、新技術迭代,預計中國廠商仍將在全球雲計算產業鏈佔據核心供應份額。但我們也要看到,中國供應鏈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貿易摩擦、技術封鎖等等。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掘金AI:是星辰大海,還是曇花一現?
AI算力,這股風潮究竟是通往星辰大海的鑰匙,還是轉瞬即逝的曇花一現?任桀和永贏基金似乎已經all in,篤定這是一場長期而穩定的投資機會。但作為一個永遠 skeptical 的觀察者,我還是想潑一盆冷水,提出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
技術迭代的風險:CPO會不會被取代?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今天還炙手可熱的技術,明天可能就被新的技術所取代。CPO作為一種新型的光學互連技術,雖然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並不能保證它永遠處於領先地位。未來,可能會出現更高效、更低成本的互連技術,CPO可能會被淘汰。如果投資者把寶都押在CPO上,可能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供應鏈的挑戰:中國企業能否持續領先?
中國的光模塊和PCB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我們也要看到,這些企業的技術水平與歐美日企業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中國企業不能持續投入研發,提高技術水平,可能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落後。此外,貿易摩擦和技術封鎖等因素,也可能會對中國供應鏈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AI應用的泡沫:有多少是真需求?
AI應用的快速發展,確實帶動了算力需求的增長。但我們也要警惕AI應用的泡沫。很多AI應用只是噱頭,並沒有真正的商業價值。如果大量的資金湧入這些沒有價值的AI應用,最終可能會導致泡沫破裂,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
投資的本質: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投資的本質,就是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尋求平衡。AI算力領域雖然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投資者應該充分了解這些風險,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不要盲目跟風,更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最後,我想引用一句老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在AI算力這個充滿誘惑和風險的市場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