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利好,释放养老消费潜力

《意见》的落地,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继养老金融发展纲领性文件发布后,《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养老服务金融的发展规划和各方责任,有效衔接了养老金积累和退休后的养老消费,这不仅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福祉,更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发经济的核心落地场景提供坚实支撑。

产业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上养老服务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将养老财富转化为养老服务消费的有效工具和便捷渠道。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的参与机构,主要服务于中高净值客群,提供产品销售及配套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或健康管理服务。由于回报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等因素,普惠型养老项目难以吸引产业资本或金融资本的青睐。这表明,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潜力,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协同努力。

《意见》核心内容:多维度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 构建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县级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乡镇(街道)加强区域服务能力建设,村(社区)完善养老服务站点,形成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
  • 贯通协调三类养老服务形态: 居家养老巩固基础作用,社区养老强化依托作用,机构养老优化专业支撑作用,三类服务形态相互协调,共同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 明确政府、市场、社会三方权责: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社会发挥参与作用,三方协同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机制。

发展目标:2029年和2035年的愿景

《意见》提出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极大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银发经济课题组”预测,在人均消费水平中等增速背景下,2035年和2050年银发经济规模将分别达到19.1万亿元和49.9万亿元,占GDP的比例分别为9.6%和12.5%。这表明,银发经济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值得关注和投资。

风险提示及结语

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注意潜在的风险,例如市场大幅波动、人口老龄化速度超预期、政策支持不及预期、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未来,兜底型、普惠型、商业型养老服务将互为补充,共同满足居民多元化养老需求,驱动养老金融扩面提质,最终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