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工股份,834549.BJ)近日北交所上市申请已获审核通过,进入注册阶段。公司主要从事钛合金粗加工,产品包括钛板坯、钛锭和钛棒等。申万宏源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天工股份2023年业绩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170.05%,净利同比增长142.57%。但一季度增速放缓后,三季度出现营收同比下降15.39%,净利同比增幅仅为10.54%,这引发市场关注。
然而,更令人费解的是公司核心原材料——海绵钛的去向。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天工股份海绵钛采购量与钛及钛合金材料产量存在显著差异。2021年和2022年,采购量略低于产量;但2023年及上半年,采购量却大幅超过产量,差异分别超过1200吨和500吨。
按照正常的会计核算逻辑,这上千吨海绵钛应体现在公司原材料库存的增加上。然而,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末原材料及在产品余额为1.89亿元,2023年上半年却锐减至1.18亿元,这与巨额海绵钛采购量严重不符。这上千吨海绵钛究竟去向何处?
此外,天工股份在上市募资、扩产前夕,却进行了近10%的裁员,这同样值得关注。2023年末员工总数为452人,生产人员309人;而2023年上半年末,员工总数为412人,生产人员280人。
这些异常现象引发了对公司经营状况的质疑。海绵钛作为战略性金属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其去向不明,可能涉及财务或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裁员举动也与公司发展规划存在矛盾。
鉴于天工股份所处行业及产品特性,建议进一步关注其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及库存管理流程的合规性,以及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深入调查海绵钛去向不明和裁员等异常情况。投资者需谨慎对待其上市申请,并密切关注后续监管部门的审核结果。 本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