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興「清倉式」分紅:疫苗之王的落幕狂歡?
匪夷所思的分紅:這不是股市,是印鈔機?
科興生物,這名字現在聽起來,是不是既熟悉又帶點複雜的情緒?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為了抵抗那場席捲全球的疫情,手臂上挨過他們家的疫苗。但現在,科興搞了個大新聞:史無前例的「清倉式」分紅!這操作,簡直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把股東當成了印鈔機。
說真的,貓姐我活了這麼久,也算是見過一些資本市場的操作,但科興這次,絕對是刷新了我的認知。這哪裡是分紅,根本就是把公司家底掏空,然後灑向人間的節奏啊!想像一下,你投資100塊錢買了科興的股票,結果它居然要給你分850塊!這種好事,你敢信?
股價6.47美元,分紅卻高達850%?科興的數學我看不懂
階段式分紅,步步驚心:誰在豪賭?
你沒看錯,科興停牌前的股價是6.47美元,市值也才3.89億美元。但他們第一階段就敢大手筆分紅33億美元(約合236億人民幣),股息率直接衝上850%!這數字,簡直是挑戰我的數學底線。我開始懷疑,科興是不是偷偷聘請了哪個異次元的數學家來操盤,不然怎麼會算出這種逆天的數字?
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科興的分紅還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來個每股55美元的現金股息,第二階段預計在7月8日的特別股東大會後,再宣布每股19美元的額外分紅。最後,還計劃從未來的盈餘現金中,繼續向股東分配每股20至50美元不等的股息。這簡直是三重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這種分紅方式,就像是在賭博,而且是拿公司的未來當賭注。究竟是誰在背後豪賭?他們又在賭什麼?
534億人民幣!這筆錢,夠買幾個島了?
如果把三個階段的分紅全部加起來,總額最高可達近75億美元(約人民幣534億元)。這數字實在太驚人了!534億人民幣,夠在馬爾地夫買幾個島了?夠蓋多少間希望小學了?夠讓多少個科研項目起死回生了?但現在,這筆巨款卻要被科興拿來分紅。我不禁想問,科興,你真的想清楚了嗎?這真的是對股東最好的選擇嗎?還是說,這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考量?
創始人內鬥7年:比宮鬥劇還精彩的商戰大戲
尹衛東 vs. 潘愛華:專家與大佬的權力遊戲
科興這場「清倉式」分紅的背後,其實藏著一齣比八點檔連續劇還要狗血的權力鬥爭。故事的主角是兩位創始人:尹衛東,一位是疫苗專家,技術出身,另一位是潘愛華,北大教授下海的藥企大佬,長袖善舞。這兩個人在2001年聯手創立了北京科興,後來又把核心資產打包到美國上市,成就了今天的科興生物。
原本以為是天作之合,結果卻是孽緣一場。到了2016年,兩人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科興生物當時想回A股上市,這塊肥肉誰不想咬一口?於是,尹衛東和潘愛華各自拉攏資本,都想在公司裡當家作主,掌握話語權。一山不容二虎,這場權力遊戲,註定要你死我活。
毒丸計畫、搶公章、告御狀:為了控制權,無所不用其極
2018年2月,潘愛華找來了一個狠角色——美國激進投資基金1Globe,想藉助外力來奪權。他們在股東大會上發難,要求罷免尹衛東的董事職位。這招釜底抽薪,夠狠!
但尹衛東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直接祭出了「毒丸」計畫:瘋狂增發新股給所有股東,唯獨不給潘愛華和1Globe。這招更狠!一下子就把對手的股權稀釋了,保住了自己的控制權。這簡直就是商戰版的「圍魏救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Globe當然不甘示弱,轉頭就把科興告上了法庭,一場官司打了整整7年!期間,雙方更是輪番上演了搶公章、換門鎖、互相舉報行賄等狗血劇情,刺激程度簡直可以媲美好萊塢電影。我只能說,商場如戰場,為了權力,真的是什麼手段都能使出來。
納斯達克停牌:治理失效?還是陰謀論?
2019年,潘愛華控制的未名醫藥拒絕提交北京科興的財報,阻撓審計工作。這下可捅了婁子,納斯達克直接以「治理失效」為由,強制科興生物停牌。科興生物從此進入了漫長的停牌期。股票雖然停牌了,但兩位創始人的股權爭鬥卻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這究竟是科興治理上的問題,還是潘愛華設下的局?背後的真相,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了。
疫苗狂潮下的暴利:一年賺一百年的錢?
2021年:科興的「印鈔機」模式
說到科興,就不得不提那場全球大流行。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科興的疫苗成了救命稻草,被賣到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也正是靠著這支疫苗,科興賺得盆滿缽滿,開啟了「印鈔機」模式。這錢到底有多好賺?我們來做個簡單的比較。
在2015年到2020年這六年裡,科興生物的總利潤加起來才2.4億美元。但到了2021年,光靠新冠疫苗,科興的淨利潤就直接飆升到145億美元!這數字,簡直是天文數字!
潮水退去:2022年暴跌92%!這才是現實
2021年,科興靠著疫苗賺得風生水起,簡直是站在了人生的巔峰。但好景不長,隨著疫情趨緩,疫苗的需求也開始下降。2022年,科興的營收暴跌92%,淨利潤只剩下可憐的1.14億美元。從天堂到地獄,科興只用了一年時間,就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更慘的是,2023年,科興直接虧損了790萬美元。2024年,乾脆連財報都發不出來了…這過山車式的業績,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只能說,時代的紅利不是永遠的,當風口過去,一切終將回歸原點。
股東的悲歌:科興中維吃肉,科興生物喝西北風
在科興靠疫苗大賺特賺的同時,科興旗下的子公司科興中維,也就是實際生產新冠疫苗的主體,也沒閒著。他們引進了多個外部投資主體,進行增資,並稀釋了上市公司科興生物SVA的持股比例,使其喪失了控股地位。這操作,簡直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更過分的是,2021年到2024年間,科興中維給少數股東分紅了27億美元,但科興生物的有效股東卻一無所獲,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吃香喝辣。這簡直是赤裸裸的利益輸送!我不禁想問,科興生物的股東們,你們的心情如何?是不是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
潘愛華的滑鐵盧:從北大教授到鋃鐺入獄
挪用資金、職務侵佔:誰在背後捅刀?
正當科興的股權爭鬥如火如荼之際,創始人之一的潘愛華卻迎來了人生的至暗時刻。2024年2月,他因挪用資金、職務侵佔罪被判刑13年!這消息一出,震驚了整個醫藥界。從受人尊敬的北大教授,到身陷囹圄的階下囚,潘愛華的人生經歷,簡直比小說還要離奇。
更讓人感到唏噓的是,舉報潘愛華的,竟然是自家公司未名醫藥!這簡直就是一場家庭倫理劇!究竟是什麼深仇大恨,讓未名醫藥對自己的創始人痛下殺手?是為了爭奪科興的控制權?還是另有隱情?
權力爭奪的餘波:未名醫藥的股權風暴
法院追繳的廈門未名34%股權,進一步影響到了北京科興的控制權爭奪。這場股權風暴,讓原本就錯綜複雜的局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潘愛華的入獄,是否會讓科興的控制權之爭塵埃落定?還是會引發新一輪的權力洗牌?這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英國樞密院的判決:七年前的「毒丸」,現在才說無效?
1Globe的「遲來勝利」?
故事還沒完呢!今年1月,英國倫敦樞密院(相當於最高法院)突然改判:七年前的股東大會程序違規,「毒丸」計畫無效!這簡直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知道,當年尹衛東祭出「毒丸」計畫,才勉強保住了控制權。如今,樞密院卻說這一切都是非法的!這簡直是對尹衛東的一記重擊!1Globe提名的李嘉強等四人順勢接管董事會,潘愛華一方看似迎來了遲來的勝利。七年的官司,七年的等待,1Globe終於看到了曙光。
新董事會的「鬧劇」:撤股、嚇跑審計,科興要完?
但反轉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4月22日,科興生物管理層發聲明:「現在董事會的人根本不符合英國法院的名單!」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1Globe找來的人是冒牌貨?
更離譜的是,股東維梧資本緊接著起訴,指控新董事會要撤銷他們16%的股份,還把審計機構嚇跑了!連財報都交不出來,這公司還怎麼玩?退市進入倒計時,科興這是要完的節奏嗎?我不禁想問,這新上任的董事會,到底是來拯救科興的,還是來加速毀滅的?
7月8日:科興的「最後晚餐」?
法律的迷宮:開曼、美國、中國,誰說了算?
眼下,1Globe一方急吼吼地要趕在7月8號股東大會之前實施「天價分紅」,這架勢,就像是在參加「最後的晚餐」。他們如此迫不及待,估計也是怕夜長夢多,後面再起什麼變數。
畢竟,科興生物的情況實在太複雜了。公司註冊在避稅天堂開曼群島,上市地點選在了美國,主要業務卻在中國,股東更是遍布全球。這就像是一個法律的迷宮,讓人摸不著頭腦。究竟哪個國家的法律才能真正管到科興?開曼群島會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美國的法律是否能保護所有股東的利益?中國又會如何監管科興在中國的業務?
這場戲,還沒完呢!
正如律師所說,英國法律看整體利益,美國法律護股東,中國管實際經營,這官司簡直是神仙也難斷。科興的這場股權爭奪戰,牽扯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這場戲,到現在還沒完呢!科興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是繼續在內鬥中沉淪?還是能浴火重生,重振雄風?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