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那群西裝筆挺的傢伙,最近又開始躁動了。這次,他們的目光聚焦在雲頂新耀(01952.HK)身上。中金發佈了一份研報,維持了對雲頂新耀2025和2026年盈利預測不變,基於DCF估值法,維持「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更是上調了14.3%至80.0港元。這意味著,如果中金的預測成真,現在買入雲頂新耀的股票,還有58.6%的上漲空間!

華爾街的背後:一場資本與醫療的豪賭?

但等等,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要知道,華爾街從來不做慈善。他們看好雲頂新耀,背後一定有更深層次的考量。雲頂新耀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這些金融大鱷如此看好?答案很可能就在於mRNA技術,以及雲頂新耀與海外藥企洽談mRNA技術平台出海的舉動。我個人認為,這不僅僅是一筆投資,更像是一場豪賭。賭的是mRNA技術的未來,賭的是雲頂新耀能否在這個新興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mRNA技術:下一個醫藥界的淘金熱?

說到mRNA技術,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新冠疫苗。但實際上,mRNA技術的應用遠不止於此。它在腫瘤治療、基因編輯等領域都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預見,未來幾年,mRNA技術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醫藥界的下一個淘金熱。甚至連馬斯克都可能忍不住想插一腳,畢竟,誰會嫌錢多呢?但就像當年的互聯網泡沫一樣,並不是所有參與者都能分到一杯羹。只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術,並且具有商業化能力的企業,才能笑到最後。所以,雲頂新耀能否成為這場淘金熱的最終贏家,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6月27日,雲頂新耀舉辦了一場mRNA創新技術平台研發日,展示了他們自主研發的三款核心產品線:通用型現貨腫瘤治療性疫苗EVM14、個性化腫瘤治療性疫苗EVM16,以及自體生成CAR-T項目。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效果如何呢?

EVM16:妙算的AI疫苗,能戰勝癌症嗎?

EVM16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使用了雲頂新耀自主研發的EVER-NEO-01「妙算」AI算法系統。這個系統能夠識別患者特有的腫瘤細胞突變,並設計出編碼數十種腫瘤新抗原的mRNA疫苗。臨床前數據顯示,EVM16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強。雲頂新耀預計,它與IO藥物聯用有望帶來更多臨床獲益。但說實話,我對這種「AI+疫苗」的模式持保留態度。AI算法再厲害,也只是工具。真正的關鍵還在於對腫瘤生物學的理解,以及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數據不夠紮實,再妙的算法也只是空中樓閣。這讓我不禁想起幾年前爆紅的AI醫療公司,如今又有多少還活著呢?

EVM14:通用型雙價疫苗,廣譜抗癌的希望?

與EVM16不同,EVM14是一種通用型的現貨腫瘤治療性雙價疫苗,靶向7種腫瘤相關抗原,擬用於鱗狀細胞癌,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等多種類型。臨床前數據顯示,EVM14可誘導較強免疫應答,也可與IO聯用以增強抗腫瘤活性。今年3月,該產品已獲得FDA批准啟動臨床。通用型疫苗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不同患者的腫瘤抗原譜差異很大,一種通用型疫苗很難覆蓋所有患者。而且,通用型疫苗的免疫原性往往不如個性化疫苗。所以,EVM14能否在臨床上取得成功,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自體生成CAR-T:擺脫傳統CAR-T的束縛?

CAR-T療法是近年來腫瘤治療領域的一大突破。但傳統CAR-T療法需要從患者體內提取T細胞,在體外進行基因改造後再輸回患者體內。這個過程耗時耗力,而且成本高昂。雲頂新耀的自體生成CAR-T項目基於他們自主的LNP(tLNP)系統開發而來。在猴子模型中,該系統已經驗證了T細胞的高效轉染、CAR的表達以及B細胞的清除效果。如果這項技術能夠成功轉化為臨床應用,將有望大大降低CAR-T療法的成本和時間,讓更多的患者受益。但我仍然擔心LNP系統的安全性問題。畢竟,直接在體內進行基因改造,風險還是比較高的。而且,猴子模型和人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在人體中,LNP系統的效率和安全性是否能夠達到預期,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總而言之,雲頂新耀的mRNA技術平台在腫瘤治療領域具有一定的潛力,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投資者在追逐熱點的同時,更應該保持理性,深入分析其技術的優勢和風險,不要盲目跟風。

雲頂新耀的mRNA平台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能讓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AI算法優化:大幅提升蛋白表達?

雲頂新耀聲稱,他們自主研發的第三代AI算法優化技術,可以大幅提升蛋白表達。具體來說,他們通過AI算法對mRNA序列進行優化,從而提高蛋白質的翻譯效率。這聽起來很棒,但問題是,AI算法優化的效果到底有多大?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公司在做類似的事情,雲頂新耀的算法是否真的比別人更勝一籌?如果只是 সামান্য提升,那麼這種優勢就很難轉化為商業價值。畢竟,藥品的研發和生產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影響因素很多,單純提高蛋白表達量並不一定能帶來顯著的臨床效果。而且,AI算法的優化效果往往具有上下文依賴性。一種算法在某個靶點上表現良好,並不意味著在其他靶點上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所以,雲頂新耀的AI算法是否具有普適性,還有待驗證。

LNP遞送系統:解鎖肝臟以外的靶向遞送?

LNP(脂質納米顆粒)遞送系統是mRNA藥物的關鍵組成部分。它可以保護mRNA免受降解,並將其遞送到目標細胞。傳統的LNP遞送系統主要靶向肝臟,因為肝臟具有較高的內吞能力。但對於很多疾病來說,我們需要將mRNA遞送到肝臟以外的其他組織和器官。雲頂新耀聲稱,他們自主的LNP遞送平台擁有超過300種內部專用脂質庫,具備肝臟及肝外遞送能力,支持「被動」和「主動」靶向策略。這意味著,雲頂新耀的LNP系統不僅可以將mRNA遞送到肝臟,還可以將其遞送到腫瘤、免疫細胞等其他目標。但問題是,肝外遞送的效率和安全性如何?目前的LNP技術在肝外遞送方面仍然面臨著很多挑戰,例如靶向性不夠精準、容易引起免疫反應等。雲頂新耀的LNP系統是否能夠克服這些挑戰,還有待臨床數據的驗證。而且,LNP的成分和結構對其遞送效率和安全性有著重要的影響。雲頂新耀的300多種脂質庫中,到底有哪些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們的結構和性質是什麼?這些信息對於評估雲頂新耀LNP平台的潛力至關重要。如果雲頂新耀能夠公開更多的技術細節,將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技術優勢。

mRNA技術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但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雲頂新耀能否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取決於他們能否克服這些障礙。

mRNA技術的安全性:未知的風險?

mRNA技術作為一種相對較新的技術,其長期安全性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雖然目前的研究表明,mRNA疫苗的短期安全性良好,但我們對其長期影響知之甚少。例如,mRNA是否會整合到人體基因組中?mRNA在體內的降解產物是否會產生毒性?LNP是否會引起過敏反應?這些問題都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解答。此外,mRNA技術的個體差異也需要引起重視。不同的人對mRNA的反應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因此,在推廣mRNA技術的同時,我們需要加強對其安全性的監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的風險。例如,百日咳在免疫上的難題是否也能藉由mRNA技術找到突破口,進而影響現有疫苗的策略,都值得關注。

市場競爭:誰能笑到最後?

mRNA技術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除了雲頂新耀之外,還有Moderna、BioNTech等國際巨頭,以及眾多國內企業。這些企業都在積極開發mRNA疫苗和藥物,爭奪市場份額。雲頂新耀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具備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商業模式。例如,他們可以專注於某些特定的疾病領域,或者與其他企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開發產品。此外,雲頂新耀還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防止競爭對手抄襲他們的技術。更重要的是,雲頂新耀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生產和供應鏈體系,確保產品的質量和供應。在這個領域,緯穎、神達等企業在生產製造上的經驗,或許能提供一些借鑒。簡而言之,mRNA技術的商業化之路並非坦途,雲頂新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市場中取得成功。就像溫布頓網球公開賽一樣,只有經過層層選拔,才能最終捧起獎盃。至於溫布頓2025,誰又能預料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