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控股2024年业绩概要:营收下滑,盈利承压
国药控股(01099)发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集团全年实现收入584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02%。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的溢利为70.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2.14%。每股基本盈利为2.26元,公司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68元(含税)。整体来看,国药控股在2024年面临营收下滑和盈利承压的局面。
医药分销业务:稳健发展,策略调整
国药控股的医药分销板块在2024年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该业务收入达到4443.65亿元,同比增长0.75%。尽管如此,业务经营溢利率略有下降,为2.74%,较上年同期下降0.26个百分点。
分销网络优化与区域策略差异化
国药控股持续优化医药分销网络布局,着力提升终端质量,以此巩固医药分销业务的基础。面对区域市场差异化导致省公司业绩分化的情况,集团积极调整策略,针对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和客户结构,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以提高市场份额。
报告期内,集团在江浙沪、北京等重点地区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业务增长表现良好。同时,在西北、东北、华中地区,国药控股继续保持业务规模和行业领先优势。
直销业务占比提升
国药控股不断优化药品分销业务渠道结构,提升面向高等级医院及零售终端的直销业务。截至报告期末,集团直销业务占比稳健增长。
器械分销业务:受政策影响,收入规模下降
行业监管与集采影响
随着医药行业合规监管常态化推进,不合规销售行为受到有效遏制,医保资金使用效率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器械类产品的入院合规性审查趋严,导致医疗设备入院速度放缓,行业增速有所下降。2024年,国家医保局持续推进耗材集采提质扩面,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耗材集采纳入人工耳蜗、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中标产品价格降幅较大。第四批国家集采的人工晶体及运动医学耗材于2024年6月落地,平均降幅达到70%,骨科耗材集采常态化推进,流通环节利润空间持续承压。
器械分销收入与利润率双降
受到行业监管和财政贴息政策下设备采购项目减少以及高毛利防疫物资骤减产生的比较基数影响,国药控股器械分销板块收入规模同比下降。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器械分销业务收入为1179.15亿元,同比下降9.44%,器械分销业务经营溢利率为2.25%,较上年同期下降1.23个百分点。
医药零售业务:战略转型应对挑战
批零一体化与双品牌战略
为顺应行业政策变革及监管要求,国药控股聚焦零售战略目标,推进批零一体发展和统一零售平台建设,并以“双品牌”战略来抵御行业波动,成效正在显现。
专业药房增长与国大药房承压
截至2024年末,集团医药零售板块实现收入359.81亿元,同比增长0.82%,医药零售业务经营溢利率为0.90%,较上年同期下降2.31个百分点。
其中,专业化药房通过紧抓处方外流政策红利,积极承接处方流量,并加速完善网络布局,拓展“双通道”药房和DTP药房数量,加强专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经营效率。截止报告期末,专业药房体系收入同比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
然而,国大药房受到门诊统筹、医保个账改革及整体市场消费下行的影响,叠加报告期内高毛利防疫商品等品种销售下滑,本年度业务收入下降8%左右。
商誉减值对利润的影响
在上述政策影响及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基于谨慎性原则,国药一致对旗下国大药房相关资产组计提了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9.7亿元,对集团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产生相应影响。
运营管控:成本控制与财务优化
费用率优化与财务费用下降
报告期内,国药控股持续执行以利润为导向的预算考核机制,成本管控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截至2024年末,集团主要费用率指标持续优化。其中,销管费用率为4.37%,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受益于利率下降和融资结构调整,财务费用率(不含保理)为0.40%,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整体财务费用已连续3年下降,对利润降幅的收窄起到积极作用。
资产负债率降低与资金安全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资产负债率降至67.75%,在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同时,财务稳健性进一步增强。此外,集团通过深入开展应收账款管理专项行动,有效夯实了资金安全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