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科技IPO上会前瞻:挑战与隐忧并存
3月14日,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将迎来IPO上会审核的关键时刻。这份由东兴证券保荐的上市申请,正接受市场的严格审视。然而,这家脱胎于中石油改制的企业,其IPO之路并非坦途。
海阳科技面临着诸多挑战: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增收不增利的业绩表现、高企的负债与大手笔分红之间的矛盾,以及行业产能过剩和竞争对手环伺的严峻局面。更令人关注的是,公司还曾深陷“骗贷”风波。
这些问题如同悬在海阳科技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影响其IPO进程。在资本市场的大门即将开启之际,海阳科技能否直面挑战,化解风险,顺利实现上市目标?这不仅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也牵动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业绩增长乏力,盈利能力备受质疑
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持续下滑
海阳科技此次IPO剑指上交所主板。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主板市场更加强调“大盘蓝筹”的定位,对企业的业务模式、经营业绩、规模以及行业代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海阳科技的财务数据来看,其盈利能力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且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
2020年至2023年,海阳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5亿元、40.7亿元和41.1亿元,复合增长率仅为2.0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最近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仅为1.12%,而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降15.9%,出现了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现象。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1.7亿元和1.4亿元,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29.59%,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
虽然2024年1月至9月,海阳科技的业绩有所回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13%至41.78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95.35%至1.21亿元。但这仅仅是阶段性的表现,能否持续仍有待市场检验。此前,海阳科技的业绩波动情况也曾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和问询。
毛利率净利率双双走低,研发投入不足
与营收和利润表现不佳相对应的是,海阳科技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5.05%,随后便一路下滑至2022年的10.37%和2023年的8.12%。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更是跌至7.8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净利率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从2021年的7.16%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2.96%。
此外,海阳科技的研发费用也在持续下降。对于一家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海阳科技如此低迷且不稳定的盈利能力,无疑增加了其未来盈利前景的不确定性,也让投资者对其能否在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疑虑。
高负债与高分红并存,资金运作合理性存疑
对于拟IPO企业而言,健康的资产负债结构至关重要。然而,数据显示,海阳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24年9月末,海阳科技的负债总额高达19.85亿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约为60.17%。在偿债能力方面,其各项指标与行业均值相比也存在显著差距。
回顾报告期(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阳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高位。合并口径下,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3.20%、48.80%、56.70%以及61.21%,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高企的负债水平,无疑给海阳科技带来了沉重的偿债压力,可能会对其资金周转、日常运营以及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负债高企、资金状况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海阳科技却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累计分红高达4753.09万元。一方面,公司急需通过IPO募资1.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却又向股东大额分红。这种“左手融资、右手分红”的操作,引发了市场对公司资金管理策略的强烈质疑。
公司似乎未能合理平衡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这不仅可能损害公司自身的发展潜力,也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打击。这种矛盾的财务操作,无疑增加了海阳科技IPO之路的风险。
关联交易复杂,利益输送风险难解
海阳科技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交易,其中与恒申集团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尤其引人关注。恒申集团不仅是海阳科技的股东,持有其7.84%的股份,为第二大外部股东,同时也是海阳科技多年来的第一大供应商。
与恒申集团的关联交易:供应商、股东与竞争对手的多重身份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阳科技向恒申集团采购己内酰胺、设计服务等,采购额分别高达10.49亿元、11.57亿元、11.04亿元、12.01亿元、10.18亿元,占采购总额比重分别为48.13%、39.00%、34.93%、36.30%、42.57%。与此同时,海阳科技也有部分尼龙6切片销售收入来自恒申集团,分别为9899.51万元、3046.27万元和5312.06万元。因此,恒申集团既是海阳科技的重要供应商,也是其客户。
尽管海阳科技解释称,公司一直是向南京福邦特采购己内酰胺产品,合作始于二十余年前,自2017年帝斯曼将南京福邦特股权转让给恒申集团下属公司Fibrant Investments B.V.后双方合作未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带来了关联交易。但值得注意的是,恒申集团通过股权增资的方式加入海阳科技是在受让事件之后的2018年,这一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关联交易的规模及持续性,引发了市场的质疑。
此外,公司声称采购价格“与市场一致”,却未披露具体的比价依据,这也使得双方交易的公允性大打折扣。
更为关键的是,2024年1月,恒申集团入主美达股份(000782.SZ,现改名为“恒申新材”)。而美达股份与海阳科技市场份额相近,是其直接竞争对手之一。恒申集团一边作为海阳科技的股东和重要供应商,另一边又控制着竞争对手,这无疑形成了潜在的同业竞争风险,让投资者对海阳科技未来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商业利益分配充满担忧。
与玲珑轮胎的关联交易:低价销售疑云
海阳科技与其第一大外部股东玲珑有限公司(玲珑轮胎的控股股东)也存在关联交易,海阳科技既向玲珑轮胎销售帘子布(2022年该销售额为5783万元),同时又采购胶料。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受海外产能短缺影响,帘子布市场均价大幅上扬。但蹊跷的是,彼时海阳科技的帘子布销售单价,相较行业均价竟低出约15%。
这一价格差异引发广泛质疑,监管机构也对此高度关注。如此“低价策略”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亟待进一步探究。
其他关联方交易:利益流向扑朔迷离
此外,公司还向华泰工业采购己内酰胺,而华泰工业的前副总经理为海阳科技实际控制人之一沈家广的配偶。
如此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网络,使得公司的利益流向变得扑朔迷离。公司能否在众多关联方利益博弈中,保障自身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成为一大疑问。
历史问题与行业困境交织,未来发展面临挑战
海阳科技在资金层面压力重重,这或许是其急切谋求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探寻其过往资金来源时,一系列财务内控不规范情形浮出水面,部分媒体甚至直指其存在“骗贷”行为。
“骗贷”风波阴影难散,合规性备受质疑
具体而言,2019-2021年间,海阳科技通过供应商转贷操作多达43笔,资金总额约8.07亿元,其中2019年约1.35亿元,2020年约6.42亿元,2021年约3000万元。接收贷款方主要涉及化友化工、泰州宝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这些转贷行为主要通过供应商受托支付、票据贴现形成资金回流,且回流至公司的金额大于向该供应商连续12个月的采购额,已构成转贷。
虽然公司宣称上述情形在2021年末已全部整改完毕,但依据《贷款通则》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海阳科技及相关方的转贷行为明显违规,民间借贷合同或被认定无效。
这无疑给海阳科技的IPO之路增添了巨大阻碍,其合规性备受市场质疑。一旦骗贷事实坐实,相关高管不仅将面临法律责任,公司也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业务受限等严重后果。
尼龙6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
冲刺IPO的企业,往往谋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募得资金扩产补流,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海阳科技也正是如此。根据招股书显示,本次公司拟募集资金6.12亿元,其中2.92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一期),1.7亿元用于年产4.5万吨高模低缩涤纶帘子布智能化技改项目,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海阳科技所处的尼龙6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产能快速扩张,供大于求。据招股书显示,中国尼龙6行业常规产品产能扩张迅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型尼龙6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设备面临升级换代压力,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利润率较低。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数据表明,2024年为尼龙6产能集中投放期,预计当年底中国尼龙6行业总产能达725万吨/年,而2024年中国尼龙6表观消费量约为516万吨。截至目前,我国尼龙6拟在建项目共有9个,建设规模合计203.4万吨/年,若全部在建拟建项目按计划投产,预计到2028年总产能或将达到928万吨/年,行业开工率将下降到73%。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利润率也将进一步下降。
同业竞争压力增大,募投项目前景堪忧
更为不利的是,如前所述,海阳科技的重要股东恒申集团,通过入主美达股份,成为了海阳科技在市场上的劲敌。而美达股份与海阳科技市场占有率相近,双方在市场份额争夺、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以及客户资源获取等方面都将展开直接竞争。
随着恒申集团对美达股份资源整合、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的推进,海阳科技在市场竞争中无疑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海阳科技本次募投项目的扩产计划,在行业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消化风险。上交所已要求海阳科技结合宏观市场环境、下游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态势等,分析新增产能的消化情况,但目前来看,前景仍不容乐观。
结语:海阳科技IPO之路任重道远
海阳科技在IPO上会前夕,面临着关联交易复杂、行业竞争激烈、盈利能力不佳、负债高企与分红矛盾以及“骗贷”风波的潜在风险等诸多问题。
这些挑战如同摆在海阳科技面前的一道道难题,需要公司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只有这样,海阳科技才有可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顺利实现上市目标。
否则,即便成功上市,未来也将在资本市场上面临重重困境,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难以得到保障。海阳科技的IPO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