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林草种业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草种方面,国产饲用草种产量已达5.9万吨,市场占有率达70%,但城乡绿化用草品种较少,高档草坪建植仍依赖进口。未来,将着力解决草种‘卡脖子’问题,提升国产草品种培育和草种生产供给能力,构建‘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草种业发展体系。

在树种方面,已优化种苗生产供应结构,推进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树种结构调整,加强采种基地建设,依托国有林场建设保障性苗圃,强化供需信息引导服务。全国已建成各类种子生产基地1400多处,苗木生产基地21.4万个,2024年育苗面积达1485万亩。但种质资源保护仍面临挑战,种质资源库总体布局、种质资源评价鉴定和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机制仍需完善。未来将合理布局林木和草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完善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标准体系,制定林草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办法。

国家已制定一系列规划和方案,推动林草种业高质量发展,例如《林草种苗“十四五”发展规划》《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各地积极推进草种繁育基地建设,预计2025年达产面积将增长到80万亩以上。全国布局建设“1主6分”7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并计划利用3年时间新收集林草种质资源8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