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煉丹術?湖北中醫藥大學聯手傳神語聯,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這年頭,什麼都要跟AI扯上關係,連古老的中醫藥也逃不過被「智慧化」的命運。2025年8月6日,一則消息震驚了整個中醫界(或是科技圈?):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時珍實驗室,竟然跟一家名為傳神語聯的AI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三方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以傳神・素問中醫大模型為核心,搞什麼「產學研用」深度協同,開啟「AI +中醫藥」的新範式。聽起來是不是很玄乎?簡直就像是古代煉丹術遇上了現代電腦科技,這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這年頭,搞中醫也得靠AI?

在這個AI滿天飛的時代,好像什麼東西不加上AI,就顯得落伍了一樣。但問題是,中醫這玩意兒,講究的是經驗、是傳承、是望聞問切,靠的是老中醫幾十年累積下來的功力。現在突然冒出個AI,難道它能隔著螢幕,診斷出你的脈象是沉還是浮?能聞出你身上哪裡有問題?這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難道以後看中醫,不是老中醫給你把脈,而是AI給你做全身掃描?這畫面想想就覺得違和。

三方勢力集結:學術、實驗室、AI公司,這組合拳要打向哪裡?

仔細分析一下這次合作的三方,湖北中醫藥大學,那可是中醫藥界的學術重鎮,裡面一堆教授、博導,個個都是研究中醫的專家。湖北時珍實驗室,聽起來就像是什麼神秘的研究機構,專門研究中藥的成分、功效,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藥理作用。而傳神語聯,則是一家專門搞AI的公司,號稱自主研發了什麼「傳神・素問中醫大模型」。這三方勢力集結在一起,究竟想要搞出什麼名堂?難道是想用AI來解開中醫的千年謎團?

湖北中醫藥大學:別說我只會埋首故紙堆,擁抱AI才是王道!

湖北中醫藥大學這次可謂是走在了時代的前沿。想想看,以前的中醫大學,總是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學生們每天背湯頭歌、啃《黃帝內經》,好像跟現代科技完全脫節。但這次,湖北中醫藥大學卻主動擁抱AI,想要用AI來提升中醫的教學、科研水平。校方甚至還喊出了「以 AI 賦能提升中醫藥全球影響力」的口號,這野心可真不小!不過,也有人質疑,中醫講究的是經驗傳承,AI再厲害,能取代老中醫的經驗嗎?

傳神・素問:這不只是個AI,根本是老中醫附體!

傳神語聯這次拿出的「傳神・素問中醫大模型」,聽起來就很有玄機。「素問」?這名字一聽就讓人想到《黃帝內經》中的經典篇章。難道這個AI,真的能像老中醫一樣,給你望聞問切、開藥方?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就太神了!不過,AI畢竟是AI,它真的能理解中醫的精髓嗎?還是只會照本宣科,給你開一些千篇一律的藥方?

從症狀匹配到病機推演:AI中醫的超進化?

傳統的中醫AI,通常只能根據你提供的症狀,來匹配一些常見的藥方。但傳神語聯號稱,「傳神・素問」可以從症狀匹配到病機推演,這意味著什麼?難道這個AI,真的能像老中醫一樣,分析出你生病的根本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就厲害了!不過,病機推演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醫學知識。一個AI,真的能做到嗎?

「素問」、「靈樞」雙劍合璧:B端、C端通吃?

「傳神・素問」分為「素問」和「靈樞」兩大模塊。「素問」面向B端場景和教育端,可以幫助醫生診斷、開藥方,也可以用於中醫教學。而「靈樞」面向C端場景,可以提供健康養生諮詢。這意味著,傳神語聯想要把這個AI,打造成一個B端、C端通吃的「萬能中醫」。不過,這兩個模塊真的能做到各自的功能嗎?還是只是噱頭?

moH混合信息熵架構:聽起來很厲害,但真的能取代老中醫嗎?

傳神語聯還提出了什麼「moH混合信息熵架構」,聽起來就非常高大上。據說,這個架構可以讓AI真正學會中醫辨證論治與臨床思維,實現從數據到醫者的演進。但問題是,中醫的辨證論治,並不是簡單的數據分析,而是需要靈活的思維和豐富的經驗。一個AI,就算學會了所有的中醫知識,真的能取代老中醫嗎?我還是持保留態度。

傳神·素問中醫大模型界面

不只埋頭苦幹,更要廣結善緣:傳神語聯的AI中醫生態圈大計

傳神語聯顯然不滿足於只做一個AI中醫。他們更大的野心是,打造一個圍繞「傳神・素問」的AI中醫生態圈。這個生態圈涵蓋了AI4S中醫研究、中醫專家數字孿生、中醫教育教學賦能、中醫出海多語言支持、智能健康設備開發等等。聽起來是不是很像一個科技巨頭的生態系統?但問題是,傳神語聯真的有能力撐起這麼大的盤子嗎?還是只是在畫大餅?

AI4S中醫研究:這葫蘆裡到底裝了多少神奇丹藥?

所謂的AI4S中醫研究,指的是利用AI技術來加速中醫藥的研究。具體來說,就是用AI來分析中藥的成分、功效,以及研究中藥的作用機制。這聽起來很有道理,畢竟中藥的成分非常複雜,用傳統的方法研究起來非常耗時耗力。但問題是,AI分析出來的結果,真的靠譜嗎?會不會出現誤判?如果AI分析出某種中藥有毒,那是不是就意味著這種中藥不能用了?這需要非常謹慎。

中醫專家數字孿生:讓扁鵲華佗復活?

中醫專家數字孿生,指的是利用數字技術,將中醫專家的經驗、知識,甚至是診斷思路,都複製到一個虛擬的「數字人」身上。這樣一來,即使老中醫退休了,他的經驗和知識也能夠傳承下去。這聽起來非常吸引人,但問題是,中醫的經驗和知識,很多都是靠「悟」出來的,很難用數字化的方式完全複製。而且,每個病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病,不同的醫生也可能有不同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一個「數字人」,真的能應對所有情況嗎?難道以後看病,不是老中醫給你診斷,而是跟一個AI「數字人」聊天?這感覺實在是太詭異了。

中醫出海:AI翻譯靠譜嗎?別把「陰陽失調」翻成「Yin and Yang are out of whack」!

傳神語聯還想利用AI技術,幫助中醫藥走向世界。他們計劃利用AI翻譯技術,將中醫典籍、藥方,以及診斷記錄,翻譯成多種語言,讓外國人也能夠了解中醫。這聽起來很有意義,但問題是,中醫有很多專業術語,翻譯起來非常困難。如果翻譯不準確,很可能會導致誤解,甚至會延誤治療。比如說,「陰陽失調」這個詞,如果直接翻譯成”Yin and Yang are out of whack”,外國人肯定會一頭霧水。所以,AI翻譯在中醫出海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I中醫煉丹術?湖北中醫藥大學聯手傳神語聯,智慧醫療新突破

何恩培的豪情壯語:這不只是生意,更是中國智慧的全球輸出?

傳神語聯的創始人何恩培,在這次合作中,發表了一番豪情壯語。他說,這次合作不僅僅是為了打造技術標杆,更是要以開放共生、共贏共享的姿態,助推中醫藥加速邁向國際化、標準化,讓中醫藥智慧惠及全球,讓創新成果惠及更多生命。這番話聽起來非常鼓舞人心,但問題是,中醫藥真的能像他所說的那樣,惠及全球嗎?還是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景?

AI中醫的未來:是救世良方,還是過度炒作?

AI中醫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有人認為,AI中醫可以極大地提高中醫的診斷和治療效率,讓更多人受益。也有人認為,AI中醫只是一種過度炒作的概念,根本無法取代老中醫的經驗和知識。我個人認為,AI中醫的發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它既有可能成為一種救世良方,也有可能只是一種曇花一現的技術。

當AI遇上中醫:傳統與科技的完美結合,還是水土不服?

當AI遇上中醫,究竟是傳統與科技的完美結合,還是水土不服?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中醫講究的是經驗、是傳承、是望聞問切,而AI則擅長數據分析、模式識別。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如果能夠將兩者完美結合,或許可以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中醫模式。但如果兩者之間無法融合,AI中醫就可能只是一種空洞的概念。

中醫全球化:AI能幫我們把中藥賣到全世界嗎?

中醫全球化,是一個充滿挑戰的目標。中醫藥在世界上的認可度還不高,很多國家對中醫藥的監管非常嚴格。AI技術或許可以幫助中醫藥更好地走向世界,比如說,利用AI翻譯技術,將中醫典籍、藥方,翻譯成多種語言;利用AI數據分析技術,證明中藥的療效。但最終,中醫藥能否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認可,還取決於其自身的療效和安全性。

AI中醫煉丹術?湖北中醫藥大學聯手傳神語聯,智慧醫療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