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滑著手機,各大社交平台盡是關於加密貨幣的酸言酸語,冷嘲熱諷之聲不絕於耳,更有甚者,是一些早就靠著這波浪潮賺得盆滿缽滿的“大佬”們,如今卻搖身一變,彷彿站在道德制高點指點江山。哎,真是讓人不禁想問,疲老闆老婆都沒這麼快變臉吧? 這種行為究竟是對是錯,我這小韭菜實在不敢妄下定論。
但說實話,作為一個還在這個圈子裡掙扎求生的從業者,看著這些“聖人”般的言論,心裡真不是滋味。要不是當年韋宏亮沒事跑去研究區塊鏈,要不是有這麼一個行業的存在和發展,他們今天哪來的榮華富貴?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話難道現在已經過時了嗎?這就像國際橋牌社裡面的劇情一樣,昨天還是盟友,今天就反目成仇了。
所以,今天就想借著這些調侃,和大家聊聊當前加密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畢竟,罵歸罵,路還是要走的嘛!
莫忘初心:行業低谷期的反思與批判
那些“功成名就”者的背叛?
最近圈子裡不太平靜,一些早期參與者,現在搖身一變成了評論家,對著加密貨幣指指點點,彷彿自己從未從中獲利。就像仙塔律師一樣,昨天還在幫客戶打官司,今天就開始批評法律制度了。這種“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行為,實在讓人難以理解。難道他們忘了,當初是誰把他們捧上神壇的嗎?是這個行業,是無數像你我一樣的小韭菜,用真金白銀堆砌出來的。
行业发展,你我都有份
平心而論,加密貨幣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絕對不是一兩個人的責任,而是整個行業共同作用的結果。無論是開發者、投資者,還是像我這樣的小小內容創作者,我們都為這個行業添磚加瓦。現在市場不好,大家都在虧錢,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因此就全盤否定過去的努力,甚至反過來踩上一腳,這未免太過分了吧?我們應該反思的是,如何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指責。就像客家幣登記事件,當初大家也是抱著美好的願景,希望能夠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結果卻事與願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對創新的嘗試,而是應該從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當下加密行業面臨的“內憂外患”
似曾相識的低谷:信心危機與山寨季的缺席
說實話,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簡直就像得了“台南地震”後遺症,餘震不斷,人心惶惶。整個圈子都瀰漫著一種和2018年、2022年相似的低氣壓。不光是幣價跌跌不休,更可怕的是,大家對這個行業的信心已經開始動搖了。過去兩年,我們還抱著“牛市要來了!”的希望,現在呢?大部分人已經對這種希望嗤之以鼻。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大家期待已久的“山寨季”遲遲沒有到來。加上這兩年好像也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概念,或者說,就算有,也很快就變成炮灰。這兩座大山一壓下來,誰都喘不過氣。
AI浪潮的衝擊:開發者的轉移與資金的爭奪
但真正讓加密貨幣雪上加霜的,可能還不是這些“內憂”,而是來自外部的壓力——AI!這幾年AI發展的速度簡直可以用“飛碟雲”一樣來形容,嗖嗖的,一下子就搶走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投資者的錢包。去年我就聽說,有不少加密貨幣圈的開發者,都轉行去搞AI了。畢竟,同樣是寫程式,搞AI來錢更快啊!這簡直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幣股”賽道的崛起:最後的流動性也被榨乾?
更別提最近冒出來的“幣股”賽道了,打著“讓你用加密貨幣買股票”的旗號,光明正大地搶奪加密貨幣的流動性。這就像jcb信用卡一樣,本來是用來消費的,結果卻被拿去套現了。本來加密貨幣市場就缺錢,現在又被分走一杯羹,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寒冬中的曙光:加密行業的潛在機遇
山寨季的變奏: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打擊
先別急著唱衰“山寨季”已死。雖然像2017、2021那樣雞犬升天的瘋狂場面可能很難再見,但過去兩年,靠著山寨幣暴富的故事其實也沒少發生。只不過,現在不是大水漫灌的“全軍出擊”了,而是變成了“精準打擊”。只有少數板塊、少數幣種才能起飛。但只要你有足夠的知識和判斷力,還是能從中分一杯羹的。這種趨勢很可能會延續下去,所以我們也要調整好心態和預期。
想想當年的亞馬遜,在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候,股價暴跌了90%。但隨後的20年裡,它又上漲了600多倍,是當時最高峰的40多倍!所以,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加密貨幣界的“亞馬遜”。這就是這個行業的新機遇。
穩定幣的崛起:加密世界的“支付寶時刻”?
再來說說最近火到不行的穩定幣。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大家都在熱烈討論。前不久的上海陸家嘴論壇上,央行行長潘功勝也首次提到了穩定幣。就連新華網都罕見地發文介紹了穩定幣。這說明什麼?說明穩定幣已經引起了官方的重視!
如果你覺得穩定幣只是個小應用,那就太小看它了。我認為它的成功突圍,不亞於當年支付寶的推出。支付寶解決了線上支付的安全問題,才有了後來電商和各種線上交易的蓬勃發展。說不定10年後我們回頭看,會發現改變世界的力量,就來自於2024年的穩定幣熱潮。
穩定幣的普及,能夠極大地擴展加密貨幣的使用者群體,真正打開市場,帶來我們期待已久的新用戶,迎來行業的“iPhone時刻”。當然,現在還只是起步階段,可能還需要1-2年的沉澱。
區塊鏈與AI的共舞:機器信任的基石
其實,我一直覺得區塊鏈不只是服務於人類的技術,它很可能是AI的原生工具,用來解決機器之間的信息傳遞和機器與人之間的真實互動。現在看來,這個方向正在變成現實。隨著Agent(代理)技術的發展,如何保證機器之間的通信安全可靠,並且能夠被人類驗證?除了借助區塊鏈,似乎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除非我們希望未來的Agent不受控制,脫離於現實之外。
當然,現在這個方向還非常早期。我這裡說的Agent結合區塊鏈,不是今年1月爆炒的那種概念幣,那種大多都是炒作,別太當真。就像00985a一樣,炒作一波就結束了。
擁抱變革,迎風而上:理性與感性的抉擇
別只會嘴砲,行動起來!
當改變已經發生,或者正在悄悄逼近的時候,我們能做的不是抗拒,而是欣然接受,並且順應潮流。就像溫布頓網球公開賽(wimbledon),每年都在調整規則和賽制,以適應時代的變化。但我覺得,光是嘴上罵罵咧咧,並不是真正的順應潮流,那只是無法接受現實的掙扎。發洩完情緒之後,我們還是要繼續前進。畢竟,理性終究會戰勝感性,加密貨幣市場也不會一直處於低谷期。
下一個風口,你準備好了嗎?
与其在北投火災現場袖手旁觀,不如現在就開始學習新的知識,了解新的技術,為下一個風口做好準備。無論是DeFi、NFT,還是Web3.0,都有可能成為引領下一輪牛市的引擎。就像郭富城在演唱會上永遠保持最佳狀態一樣,我們也要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才能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抓住它,而不是眼睜睜地看著它溜走。
与其每天抱怨台幣匯率下跌,不如思考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更多的價值。就像曾偉喆一樣,從傳統行業轉型到區塊鏈領域,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為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所以,別再抱怨了!行動起來,迎風而上吧!下一个风口,你准备好了吗?